過客,不回頭?(2之1) - 鄧達智

過客,不回頭?(2之1) - 鄧達智

為內地時尚雜誌《香港風情》撰寫香港時裝特輯卷首語,尾段以自身幾年經歷、與內地企業(企業!真的很堂皇)交往,飲水自知的心情結論:「他們是顧客,我是過客,如此而已。」讀過的朋友恍然看到風光的背後。從小喜歡當一名過客,走着走着,沒有走回頭路的習慣。
少時,甚至活了一把日子都學不來當個甜心角色:書讀得漫不經心,運動得漫無目的,家族人口多,自己只屬蠢貨類別,平常夾在一群惡在祠堂門口三百呎圓周範圍之內的村童中,只落得被欺負組別。然而給我一條路,不論遠近還是陌生,總有一份天生而奇怪的方向感,引領着走到路的另一面,中間產生不少小趣味,讓旅程歡快起來。歡快的點子可能在其他人眼中微不足道,是一朵野生杜鵑花,是山石澗邊上一株蘭草,還是一大片未開發如青藍層叠璃琉的海水。

走着走着短長不一路程,始覺自己不愛走回頭路。從起點開始,最保險便是循來時路回去,不用費神,不會迷途;這條方程式不是我杯茶。從起點到終點,其實「終點」才是另一個起點,從這一點你總會尋到另一條途徑回到起步點;串成一個大圓圈,還是更快捷妥當兼收新風景的捷徑,無人知!無知本來便是一份福氣,誰需要不分日夜占卜問卦?先知未來,樂趣驚喜減半,反正問天問地答案十居其九胡混,勉強投你所好。
重陽近,想起那些走路十五分鐘或半天才得到達的先祖墳墓,節前後十多二十日,村校常需放假,應付大量族中學童應節消失。十歲前後的我,至愛拜祭屯門青山背後、龍鼓上灘邊劉氏宗祠(發叔,劉皇發家鄉)背後的祖墳。原因?遠!那時汽車最遠只能到達上白泥,還有上山落水的稔灣與好幾個險要山頭,從清晨五時左右出發,一走大半天。沒有家中長者陪伴,自己做主,回程肯定不跟大隊,編好一套舒服啦、快捷啦、景靚啦……之類藉口,欺騙平常惡慣的同齡村友,平常被欺負得多,這刻,ShowTime!那路根本自己也從未走過,沒有地圖,憑藉方向感引路;當其中一些因害怕、疲累甚至哭泣,自己輕快甚至興奮的心情,由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