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內地冰鮮鴨鵝停止入口,我們曾到以燒鵝馳名中外的酒家晚飯,一問:「鵝還沒回來!」那麼便改日吧︱︱這是不願意屈委。既然目的是燒鵝,吃不上,其他都是勉強補償,並非除此不可口,只因除卻巫山不是雲。
當可以堅持時不妨奄尖。形勢無法要求,才妥協。
過了一個多月,冰鮮鴨鵝恢復供應,但來貨仍未達往日所需。供不應求,光顧的食客即使排隊亦向隅。
我們訂一隻,只得到半隻。要不要?當然給多少要多少。這不算妥協,而是珍惜。平日想吃就有,不及這天「配給」的美味,中間夾雜了一些期待和久旱逢甘之樂,作了最好的調料。
如果各種食物輪流經歷一段真空的渴望期,保證每一種最後都是人間極品︱︱求之不得,不管人或物,均加分。
想到日本的牛丼專門店吉野家,我一向只光顧日本本土的,不大愛香港分店。但原來吉野家因牛肉病毒沒有來貨,全改賣豚丼、牛筋腩丼、燒雞丼,就是沒有過往廿四小時唾手可得的,最善解人意平凡的牛丼,它不在,竟開始有點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