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別以為風濕只是老人病,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表示,本港的風濕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患者才年僅一歲。今年十一歲的黃梓軒,在六歲時已被醫生診斷患有小兒類風濕性關節炎,高峯期要日服十粒類固醇藥丸,一度瘦骨嶙峋至只餘下五十多磅,父母為他花了數十萬元醫藥費,仍未能根治頑疾。基金會呼籲家長切勿對子女的關節痛症掉以輕心。 記者:譚暉、陳沛敏
現就讀小學六年級的梓軒昨日在基金會的記者會上現身說法。他曾是學校羽毛球和足球隊的隊員,但近半年類風濕性關節炎復發,令他全身關節痛,背書包也覺辛苦,被迫絕迹於體育堂;「食類固醇會令到我面腫,試過被同學笑,寫字又比其他同學慢;曾經好唔開心,覺得自己好冇用。」因長期服食類固醇,梓軒面上及手腳的汗毛均較同齡的孩子濃密。
噩夢自六歲開始,梓軒那年因為經常發燒和出紅疹,經醫生診症後證實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時周身好痛,四肢關節都發炎,好驚以後冇辦法行路。」在廣華醫院醫生跟進下,他的病情一度好轉,但在去年十月復發,嚴重時需倚靠輪椅代步。
五年來反覆診治,令梓軒儼如一位風濕病專家。他知曉十一歲兒童的平均體重應該是八十多磅,但他一度因病消瘦至只得五十多磅,在服食了類固醇後體重回升到七十多磅,「不過食類固醇有好多副作用,又會削胃,但都冇辦法。」在病發高峯期,他每日要服食十粒類固醇藥物,現時病情漸趨穩定,每日份量減至四粒。
梓軒的母親黃太說,家人花了數十萬元訪尋中醫及其他療法,希望為兒子找出根治頑疾的辦法,「但風濕病係免疫系統病,搵唔到原因、無年齡限制,亦無一位醫生可以講到風濕病會幾時好得番。」
另一位風濕病患者、五歲半的梁敖然,昨日由媽媽陪同見記者。敖然三歲時皮膚長出紅斑,走路經常跌倒,上樓梯又出現困難,醫生證實他患上其中一種風濕病皮肌炎。梁太說,敖然曾每日要服用七粒類固醇藥丸,但藥物令他面腫、汗毛增多,因為常被同學取笑,令他年紀輕輕就情緒抑鬱,經常無故哭起來,幸現時病情已好轉。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的數字顯示,風濕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基金會委員李子良醫生呼籲,家長別誤以為風濕病是老人家獨有,在日本每千名兒童中,即有一人患有此病,本港最年幼患者是一名年僅一歲的幼童。
為協助貧困的風濕病患者治療,香港風濕病基金會昨日正式成立緊急支援基金,讓患者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延誤診治;而一群子女患上風濕病的家長近期成立「少青風」互助組織,交流治療資訊,現有八十多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