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想念中環舊居。
小小的唐樓兩層,上面還有小天台,位於面對前中區警署空地的奧卑利街上。空地上百年芒果樹上棲息的鳥群為我增添多年下來的啼聲效果,潤飾了早出晚歸的板平生活,果熟顯金黃的時節,看見,心下也樂。
特別建造的木製平台,下面可藏雜物,上面作睡床,也可共好友數人屈膝坐下聊天飲酒。月圓時分,躺在平台上,舉頭望月,物質生活極簡約,大部份享受來自室外自然條件的提供,無論晴天雨天、行雷閃電都有不同的風景。月圓或月缺總有不同色彩,剛買下的歲月還可以看到點點維港海景,也有幾節山景,雖然狹窄,但招呼過的朋友真不少。那時住在這個後來叫蘇豪區地段的各界朋友甚多,文化界尤甚。多謝中環警署,它的空地(Square?Patio?Garden?)為我提供了不少可遠眺的空間。
夜下看月是常有的動作。
某次友來晚飯;其中一人突然發現大窗剛好看到男警員更衣室,絡繹不絕的警員褪下制服,留下三角底褲或圍上毛巾,便走過露台前往浴室……這個發現迅速傳開,各「色」男女豬朋狗友都帶着制服戀鹿撞的心來拍門。
也斯更不止一次慫恿:「租給文潔華!租給文潔華!」
不過有原則,只可遠觀,不得拍照,為服務大眾的男子漢留一份尊嚴。離開中環,回到新界老家居住,香港回歸七年,也七年了,另加奔波中港歐洲三地,回到舊居的機會極小。也沒有租出去,更沒有租給文潔華;跟一個地方的緣淡出,再難回頭。
中區警署已遷他處。
何東家族提出給予政府五億元,以交換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發展計劃,保存這系列只有香港獨有的建築物,用在文化藝術類別上面,亦可完整保護。期望政府放下過去不斷破壞香港歷史文物的手段,讓屬於每一個香港人的文化歷史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