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左兮兮京官和香港「愛國派」人士,常說外國政治勢力干涉香港的普選進程,是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又說中國政府有能力去處理好香港問題。此外,這些「左太冲」們又批評香港一些人要將香港的民主推向大陸,以動搖內地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然而,在中共四中全會後,「人民網」所發表的一些中央黨校學者專家的文章,卻從真正關心中共黨的政權利益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與上述言論相反的意見。
比如,一位署名王瑜的,就發表文章,表示「有智慧的政黨不會拒絕國外經驗」,文章說,儘管胡錦濤表示,對世界上其他政黨執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們不能照抄照搬,「但對它們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們要研究和借鑑,以開闊眼界,打開思路,更好地從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規律。」文章說,「當今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二十幾個國家不允許政黨存在(文章雖無指出,但中國是其中之一),其餘國家的政治運作都是通過政黨來實施的」。文章特別提到「權力的腐蝕性」,「絕對權力必然產生絕對腐敗。資產階級執政黨會受到權力的腐蝕,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也不例外。因此,必須要對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西方的三權分立,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但是其背後體現的用權力來制約權力的原則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三權分立不合國情」是鄧小平的話,這位作者不敢否定,但他的意思是高度肯定了三權分立。
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王長江表示,世界上一些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從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的階段,社會經濟結構劇烈變化,利益矛盾不斷增加,社會穩定問題非常突出。中國社會已進入一個關鍵時期。他說:「現在的制度安排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利益訴求,過去認為改一下方法和作風就可以了,現在看來不是這樣。這需要從整體上來思考和把握執政規律與執政能力問題。」
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位李永忠寫的〈怎樣解決執政能力上的新問題?〉文章指出,執政黨的執政能力的加強,主要是靠兩個建設。「最根本是制度建設」。
文章提得隱晦但具突破性的是第二個建設,文章說:「最急需的是『特區』建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需要教育,但當前急的還不是現在這種缺乏載體的教育;需要監督,但更需要解決的還不是當前這種缺乏體制保障的監督。」文章說:「『特區』理論和實踐,是『特色』理論與實踐的『模型』和『樣板間』,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最具匠心的得意之作。紀念鄧公百年,既需要鮮花歌舞,文章詩賦,更需要抓住關鍵,得其精髓。」
「特區」指哪裏,不用說是指香港特區。「特色」指甚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章講中共的執政能力建設,無論教育和監督,都缺乏「載體」和「體制保障」。香港特區顯然有這種「載體」和「體制保障」,因此要貫徹「特色」的理論與實踐,急需以香港作為「模型」和「樣板間」,「抓住關鍵,得其精髓」去實踐民主,以「加強合法性」。
中國正處於「社會穩定問題非常突出」的階段,參考西方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制度,以香港為「模型」和「樣板間」,推行民主,從中取得經驗再推往內地,不但不會動搖共產黨的領導,反而可以加強政權的合法性,有助提高黨的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