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組失調控油價能力

油組失調控油價能力

【杜拜法新社電】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本月中旬宣布提高產量上限,企圖藉此遏抑油價。石油分析員認為,國際油價其後反而持續上升,顯示油組已失去對油價的影響力。

據《中東經濟調查》(MEES)總編輯哈都里表示,油組目前估計每天有100萬至150萬桶重質原油的剩餘生產力,但重質原油根本不受西方煉油商歡迎,剩餘生產力不足限制了這個石油市場壟斷組織對油價的影響力。但他強調,油組國家現時每天的原油供應量仍接近3000萬桶,對全球經濟來說依然舉足輕重。

宣布增產油價仍升
紐約11月原油期貨價格上周五收市漲至每桶48.88美元,升42美仙,打破8月19日錄得的每桶48.70美元收市新高,接近8月20日創下的49.40美元交易歷史高位,原因是市場擔心美國原油供應緊張,而華府決定動用小量戰略石油儲備亦僅杯水車薪。
在9月15日,油組宣布由11月1日起把官方每日原油產量上限增加100萬桶,調高至2700萬桶,但市場反應不大,此一決定未能推低油價。
科威特的石油分析員艾哈爾米表示,石油市場無視油組提高油產上限的決定,顯示油組沒有能力影響油市。
他說,由於油組的增產空間有限,因此該組織已沒有足夠能力維持油市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失去了市場影響力。
艾哈爾米說,市場需要輕質原油,特別是來自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的原油;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煉油商對產自波斯灣國家的重質原油則沒有需求,而油組現時的剩餘生產力卻主要是重質原油。

剩餘產能低難應急
分析員指出,雖然目前全球的原油產量應足以在短時間內填補市場供應缺口,但各產油國的剩餘生產力處於最低水平,一旦其中一個產油國出現供應中斷的情況,油組將無法緊急應變。
沙地阿拉伯利雅德銀行投資研究部主管達合什表示,油組毋須對油價上漲負上責任,他們沒有遏抑油價升勢的能力;不少產油國在80及90年代油價疲弱的時期對石油業投資不足,相信油組與非油組國家需要在很多年時間致力提高其產能,才能恢復駕馭市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