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日是人月兩團圓的中秋佳節,不少市民今晚都會邊吃月餅、邊玩燈籠來迎接又圓又光的月亮;但環保組織「綠色力量」指出,市民慶祝中秋後吃剩大量月餅及棄掉膠燈籠,單在去年就掉了超過一百七十五萬個月餅及約一百七十五萬個膠燈籠,數量之多分別足以填滿四十個標準籃球場及等於五百四十九座大帽山高度。
綠色力量於本月透過幼稚園及中小學校向家長派問卷,以了解本港家庭過中秋的消費模式,處理了八千六百份問卷。結果顯示,去年每個家庭平均購買了二點五盒月餅,即十個月餅,而因「食唔晒」而變壞須丟掉就有零點八個。以全港二百一十九萬個家庭計算,即港人去年共掉了超過一百七十五萬個月餅,數量之多可以舖滿四十個標準籃球場。
本港家庭除浪費大量月餅外,連棄掉膠燈籠的數量也十分驚人。調查指,因膠燈籠破損或零件損壞,每個家庭去年平均掉了零點八個膠燈籠;若以同一方法推算,本港家庭共掉了約一百七十五萬個膠燈籠。假設一個膠燈籠高一呎,棄掉的燈籠高度能「媲美」一千二百五十幢高四百二十米的國際金融中心第二期(全港最高建築物),以及五百四十九座高九百五十七米的大帽山(全港最高山峯)。
此外,多數受訪家庭表示若月餅有環保包裝,又或膠燈籠可更換零件,會增加購買該牌子產品的意欲。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說,生產商不明白市民購買習慣,導致中秋過後有大批膠燈籠及月餅遭棄掉。生產商應製造可更換零件的膠燈籠,或在屋邨放置燈籠回收箱,以減少廢物。市民也應「量肚而為」,不宜買太多月餅過節;若估計有剩餘月餅,應第一時間送給志願機構,以免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