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細心選擇理財服務

理財智慧:細心選擇理財服務

近年利率低企,保險公司最好賣的產品之一,就是存儲成份較高,但有些保險成份的產品。這些儲蓄產品,所提供的年息較高,但年期一般較長(例如10年以上),而較長的年期更可達20年。最近就有公司大力宣傳這些產品。
而這些產品更可提早供完款項。以10年期為例,最早可以7年便供滿,而在有效期間,會附帶有人壽及傷殘保險的保障。
當然,不要期望這些保額會很高,因為提供這些高息的背後,會令保險公司的成本增大,所以所「附送」的保障不會太優厚。

顧問質素良莠不齊
這些產品是否適合購買,主要視乎個人要求及其目標而定,不過最好要仔細考慮自己本身的需要才去購買,不應只聽保險經紀的游說,便草率地下購買的決定。
曾經聽過一位朋友說的故事,他一位朋友去詢問某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說希望在3年之後結婚,並提供了現在的收入和支出資料(包括他未婚妻的收入及開支數據),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結果這家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卻叫他買入這些儲蓄保險。
雖然無法證實這故事的真偽,但假若是真實的話,那位所謂「理財顧問」便應撤職,因為他連最基本的「了解客戶需要」也做不到。
客戶希望3年後結婚,叫人買這些長達10年以上的儲蓄保險,難道叫人10年後才結婚,除非這些儲蓄計劃能夠中途結束,而又可收回本金及利息,才可以作這樣的建議。理財顧問不應因渴望收到保險的佣金,胡亂建議客人買入一些不適合的產品。
事實上,市面的「理財顧問」良莠不齊,如要使用理財策劃的服務,便要小心選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