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海龍化石

貴州發現海龍化石

傳說中的尼斯水怪據說是一頭擁有長頸的龐然海龍,但始終未能找到證據證明牠的存在。不過,中國科學家在貴州發現了一種活在二億三千萬年前、像尼斯水怪般模樣的「海龍」類化石,經過研究,終解開牠長脖子之謎,就是方便捕獵覓食。
最新一期《科學》雜誌報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前年秋天在貴州省中三叠紀地層發現一個直徑約二十三厘米的頭骨和二點五厘米長犬齒,年底再在同一地方的石灰層中發現一副幾乎完整的恐龍骸骨化石。科學家將這頭恐龍命名為「東方恐頭龍」。

超長頸獵食 連水吸進肚
李淳指出,「東方恐頭龍」跟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發現的長頸龍一樣擁有超長的頸部,但後者是在陸地生活,前者卻是一種完全海生的爬行動物。
「東方恐頭龍」長二點七米,但牠幼長的脖子是身軀長度的兩倍,李淳認為長頸是讓牠可靜悄悄走近魚類和魷魚等獵物伺機施襲。當牠頸部接近獵物時,頸背的肋骨會向外擴開,增加喉嚨的直徑,從而製造一股強大吸吮力,當牠張開口,吸力會把獵物連海水咕嚕地吸進肚內,頸部只作為儲水庫,因此牠獵食時頸部會像氣球般脹起,待犬齒捕捉獵物後,便會把海水吐出來。
科學家指出,中國在數億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使貴州成為山區,因此貴州是古生物學家探索海洋生物奧秘的化石庫。
英國《泰晤士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