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所述發行認股證的例子,其實是期權的一種。顧名思義,是「到期」可行使買入或沽出的「權利」的意思。因此,雖然我們不能像投資銀行般發行認股證來獲利,但我們仍可以「發行」恒指期權來達致同樣效果。
與恒指期權掛鈎的工具是「期指」,即是你有權在指定的時間到期時,用指定行使價買入或沽出1張期指。例如10月13400Put,若你是買入者(付出期權金),無論到期日時期指的指數去到甚麼水平,你均有權以13400點沽出1張10月期指。若當時期指是12900點,你就可賺取500點的差價(未計成本)。
又例如你買入了10月12700Call,你便有權以12700點買入1張10月期指。若到期日時期指是13200點,你就可賺取500點的差價(未計成本)。
期權可以是有很多策略去應付不同的市況,策略眾多,源於它能沽能買、有時間值及距離等。以下先說說一些期權的簡單基本名稱:
Put=認沽期權
Call=認購期權
買入Put=買跌——(付出期權金,等同買Put輪)
沽出Put=買升——(收取期權金,等同股證發行商)
買入Call=買升——(付出期權金,等同買Call輪)
沽出Call=買跌——(收取期權金,等同股證發行商)
I.V.=引伸波幅
一向以來,Call的引伸波幅會比Put小(估計是因為普遍的人認為大巿有暴跌冇暴升的關係)。以現時來說,距現價上下各600點的期權,Call的IV大約18至20%,而Put的IV大約是24-26%。
Delta=對沖值,是專門用來讓大家計算要用多少期指,才可對沖手上期權。
至於其他名稱尚包括Bid、Ask、最後成交價、成交張數、每日高低、理論收市價及未平倉合約等,但投資者只需一般理解便可。
三稜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