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註冊局選任成員 趙立基
「綜援應否根據已既定的決定,在十月一日削減」成為城中熱門話題。對於這問題,一般有兩種看法。一是贊成應按規定削減綜援,原因是綜援金額是有一機制來調節,我們應尊重這法規。二是反對削減,表表者是社福界的候任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博士及不少社會工作者。為甚麼這群人不尊重既有的機制及遊戲規則?
其實問題的核心,並不只是調節的機制,或不尊重已定的政策,而是另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究竟我們期望香港步向甚麼樣的社會?當我們從新聞報道中,看見一群群長者為了獲得慈善機構派發的一包米、一封利是而排通宵、日曬雨淋,甚至不支暈倒。我們有否一問,究竟我們的社會發生甚麼問題?
我們應否期望大家身處的社會,不但有制度及繁榮,亦同時成為一願意「關顧他人並以人為本的社會」?若今次能為那些有需要的人士,彈性地調動機制,並因此願意承擔他們的需要,正正是讓社會步向一「關懷的社會」,願我們有此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