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男士超重響起警號

專家之言:男士超重響起警號

最近看到一篇本地的研究指出,香港人在過去十年漸趨兩極化:男趨肥,女趨瘦。根據香港肥胖症研究協會的指示,體重指數(BMI)可用作顯示「超重」及「肥胖症」指標。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超於二十五便視作超重,而超於三十便是癡肥。但以BMI作為評估超重及癡肥程度亦有其限制。

華人BMI標準更嚴格
研究指出BMI逾二十五的男性,在九○至○二年期間由百分之二十七點五上升至三十八點三,同時癡肥的比例亦從原先百分之二點二升至百分之四點二。無論你如何理解這些數據,極大升幅是不爭的事實。令各位男士更憂心的是,根據Deurenberg-Yap在國際肥胖症及相關代謝失調期刊內刊登的研究指出,若加入白種人與中國人體脂比例異同這個考慮因素,中國男性的BMI達二十一已屬超重,達到二十七便已屬癡肥水平,BMI的標準對中國人來說會更為嚴格。

肌肉型體格有誤差
相反地,以體重而非體脂作為計算基礎的BMI亦可能誤將健碩人士評為超重。根據本人平日與運動員訓練的經驗,很多時肌肉型與體能極優秀的運動員儘管體脂比例非常低,作BMI評估時仍會列入「超重」行列。但各位男士先別高呼得到平反,認定自己高BMI純粹只因「大隻」所致,其實大部份沒有進行肌肉量訓練的人士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謝家德
美國註冊體適能訓練專家
香港精英運動員體能教練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