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中共的權力交接趨於制度化? - 張華

解讀中國:中共的權力交接趨於制度化? - 張華

不少評論認為,這次江澤民把軍權交給胡錦濤,完成了第三代向第四代領導交棒,是中共歷史上首次和平、正常的權力轉移,更可能是中共領導人交班走向制度化的開始,應予肯定。是這樣嗎?
非也!所謂制度化,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可預測性」,也就是外界能夠準確的預期甚麼時候進行權力移交,並清楚知道交接對象是誰。例如,民主國家的選舉有了結果後,我們就能準確的「預測」新總統是誰、甚麼時候宣誓就職等,而事情也真的跟我們的「預測」脗合。相反,觀乎這次中共最高層的權力交接,沒有一項事前能讓外界準確預料,一切都在黑箱進行。而且江澤民退不退、甚麼時候退,全在他一念之間。這樣的權力交接,能稱得上制度化嗎?

制度因人而異不可取
事實上,不要說制度化,江、胡的交班過程能否成為未來中共固定的權力轉移模式,還言之尚早。江澤民的退休方式,雖然十足十抄襲鄧小平,連向全體中央委員所說的「三句話」,也跟鄧的十分相似,而且他倆都在任上主動放棄權力,在廢除幹部終身制上身體力行。問題是,胡錦濤會否也按照鄧、江的方式,在任上和平的把權力交給接班人呢?變數太多了,目前誰也說不準,說它形成制度,只是大家美好的主觀願望。
即使將來這種模式會慢慢改進,最後形成一種制度,這種制度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種「制度」是因人而異的。從現在到二○○七年舉行中共十七大之前,胡錦濤都要忙着鞏固權力。到了十七大之後,直至他的心腹親信都被插到中央的要害部門,並在政治局佔了大多數,那時候胡錦濤才算坐穩了江山。但是,胡的位子還沒坐暖,到時候已要忙着物色接班人,然後替接班人開鑼鳴道。換言之,胡錦濤一直要虛耗很多精力在接班問題上,不能全心處理國務。

輪到胡錦濤的接班人上場時,胡還要多做兩年的中央軍委主席嗎?按照這種「模式」,胡的接班人只能又重複這個接班過程,即使無風無浪,他也要折騰好幾年才能坐穩江山,沒多久又要面對同樣的接班問題。況且在這種模式下,能否成功交權,全在領導人的心念。這種模式,又比鬥倒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然後取而代之的模式,強多少呢?
真正制度化的交班形式,只有在權力受到足夠制衡的情況下,以及完全置於法律和輿論監督之下,才有可能建立。
(四中全會系列之六)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