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位較小 黑色肉色為主<br>港產義乳胸圍下月推出

杯位較小 黑色肉色為主
港產義乳胸圍下月推出

【本報訊】本港過去十年乳癌患者激增八成,四十至五十歲婦女患乳癌機會也增加四成八,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但調查顯示四成婦女沒檢查乳房習慣,未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同時,本港一直缺乏本地設計義乳胸圍,乳癌康復者只能「強行」穿着不合身和昂貴的外國產品;一間本地醫療公司去年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將於下月底推出義乳胸圍,令本港的乳癌康復者重獲美麗的權利。 記者:翁煜雄、張嘉雯

癌症基金會調查訪問二千五百名婦女,發現逾四成沒檢查乳房習慣,一成三人認為自己健康,一成人不知有此需要;中大臨床腫瘤科副教授楊明明說,於乳癌初期接受治療,治癒率高達八成,末期治癒率則低至一成。
本地乳癌個案由九一年的一千多宗增至○一年的一千九百多宗。她說,肥胖、酗酒、遲生育都會增患乳癌機會;現今女性初次經期提早至十一、二歲,而收經亦延遲,均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增加而提高患乳癌機會。

外國產品太鬆身
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麗雲說,曾訪問一百四十名初期乳癌病患者,八成人有抑鬱,三成人更有自殺傾向。基金會下月舉行粉紅革命,籌募經費協助病人及其家屬,包括捐六十元可獲粉紅禮包。
本港首間義乳胸圍製造商匯寶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顧問護士吳美君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因患上乳癌而要接受乳房切除手術的女士,因兩邊身體重量不一,導致肩膊不平衡,壓着脊骨神經線,加上不少病者均割除了淋巴結,腋下積水也是常見後患症。
她指出,約六成病人要佩戴義乳胸圍,但外國產品過於鬆身,本港女士最常用的AA級及A級極為缺乏,醫療效果不理想,而款式不是太「老餅」,就是太性感,加上質料太薄,容易「凸點」,白色的設計無法完全遮蓋肉色的義乳。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副教授余詠文說,東方女性肩膊較窄,杯位較小,不合適的義乳胸圍面布會皺起,甚至會把康復者凹凸不平的傷疤展示人前。同時,義乳有一定重量,義乳胸圍的肩帶及胸口位置一般較闊,以承托壓力,亦不會加設鋼絲,沒有一般胸圍的上推效果,以免影響傷口的癒合;胸圍側的肶位較高,以遮蓋義乳及疤痕,並提供適當壓力,以防組織增生。背部的小扣亦會由一般兩個增至三個,增加牢固程度。

提供一站式服務
外國產品約售二百至三百五十元,本地製造的則可降價一至兩成,分光身、喱士及修飾身形的款式,顏色以肉色及黑色為主。
該公司正與醫院管理局轄下新界東聯網的專科門診部合作,推行試驗計劃,為乳癌康復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促成匯寶及理大合作的,原來是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的本科學生,該學生因看到友人患乳癌的母親,於是「落手落腳」約見乳癌患者,了解她們的需要,又聯絡醫療用品公司提供協助,得知這些女士喜歡象牙色的胸圍,不喜歡有花邊的設計,最終研製出合適的義乳胸圍。

本港設計的義乳胸圍具有修飾效果,可以助乳癌康復者重拾優美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