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告別通縮的歲月,市民要迎接物價上升的日子。有學者估計,內地入口食品、時裝及與旅遊有關項目會率先加價,耐用品一般加價速度稍遲,消費者如有需要宜及早購買。
統計處的數字顯示,衣履及食品等消費項目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月錄得約百分之三至七的按年升幅。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稱,隨着內地生產成本上漲及內地省市本身對食品需求的增加,內地入口食品有較大機會在短期內加價。
浸會大學市場學系副教授張華樑則說,衣履雖說是必需品,但很多時候,時裝不及食品迫切,當經濟不景時,消費者節省的通常都是衣服多於膳食。相反,一旦市道復甦,市民的荷包開始鬆動,市場上會出現一個新的「更替周期」,對買新衫的需求變得迫切,加上自由行旅客消費帶動,因而推高衣履的零售價格。
張華樑相信,若經濟持續向好,與旅遊有關的項目也會陸續加價,各類零售產品價格都會提升。他建議消費者不妨趁通脹初期購入耐用品,「雪櫃、電視、冷氣機等等,如果有需要喺未來半年至一年替換嘅話,可以考慮提早啲買,免得以後要買貴貨。」此外,寶石與紅酒等奢侈品都有保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