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細看保單條款才繳費

理財智慧:細看保單條款才繳費

最近有一次替弟弟繳付醫療保險的帳單,而他付款的辦法是每年繳付的。雖然金額不多,但為了保障穩定性的問題,於是便附加了少許人壽保險的成份,因為就算忘記了繳交款項,還會有一段寬容時間。
但這間美資保險公司的帳單有一個問題,就是指示並不清晰。
因為有醫療保險成份的關係,所以隨着投保人歲數的增加,保費便會按年增多,這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帳單的印刷手法,我卻不敢認同。
同一頁紙的繳款通知書,一面是中文,另外一面是英文,而下面是繳費收據。但在繳費欄中印有兩個銀碼,銀碼比較小的用細字體印刷,銀碼較大的用粗體印刷。乍看起來,叫客戶繳交的就是那個字款較大粗體印刷的金額,當然這亦是銀碼較高的數字。
如果繳付那個粗體字款的銀碼,與最初投保的金額比較,金額上升了4成以上,於是再仔細看看繳費通知書上的細字,發覺那個粗體銀碼,是包括了新的保險成份,而如果只想繼續舊有的保險,便只需繳付那字款幼而又較少的銀碼。

推銷手法欠妥
筆者對於這種做生意手法十分反感,因為如果客戶不細心觀看,便會多繳保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入一些未必想要的保障。
筆者本身的保單是向一間歐資保險公司購買的,每年的繳費通知書都十分清晰,帳目分明,而如果他們要推銷新的產品,必然會寄來產品簡介,或者會由代理介紹,讓客戶有充足資訊去決定是否購買,而不會含混把新產品的費用放在帳單上,混淆視聽。
就算是大公司,使用這些劣拙手法,消費者是不會苟同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