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場所料,美國聯儲局加息0.25厘,會後聲明無甚新意,只提及預期通脹會維持在相對低水平,意味儲局加息步伐可以循序漸進。
既然一切在意料之中,當消息公布後,金融市場表現冷靜。美股微升,聯邦債券孳息稍為滑落,只有美滙反應較激,歐元(兌美元.下同)升至1.23水平之上,英鎊重上1.80,瑞郎穿1.26。
美元突然偏軟,是因為滙市人士認為儲局加完這次息後今年已可收工,抑或大戶趁機挾一挾美元好倉?看走勢力度似乎不夠,短期美元有力重拾失地。
人們以為油價居高不下,必定增添通脹壓力,可是從各國發表的經濟數據顯示,通脹並沒有因油價高企而持續惡化。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剛發表的中期預測指出,油價全年持續上升,為全球整體經濟帶來的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多與國央行可以舒一口氣(意謂不急於或毋須加息),故將各主要工業國全年平均經濟增長調高至3.6%,這是自1990年以來表現最出色的一年,實在可喜可賀。
然則經合組織指經濟復甦仍存在風險,皆因不平衡現象無法改善。美國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反映仍是帶領全球經濟邁向復甦的唯一火車頭,歐洲依然無能力接上這根棒,儘管法國最近的經濟數字顯示內部需求續見增加,可是歐元區其餘兩大核心國家德國和意大利表現差勁,內需疲弱,還是要依賴出口推動經濟增長,似乎有點令人憂慮。
經合組織所說不無道理,全球經濟看似無礙並穩步增長,不過仍然是側埋一邊,假若未能逐漸趨於平衡,始終是一枚計時炸彈。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