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港人自嘲本港為文化沙漠的戲言,來到今日勢估唔到,竟然成為內地串連文字工作者對香港文化批鬥慣用語。猶似香港過去一百數十年,無半點文化曾經長苗、開花及結果。
「文化沙漠」早在六十年代之前已成立,那是一個英國人管理階層高高在上,從官校再而港大出來、為女皇效忠的公務員在中間,餘下普羅大眾平民百姓,有能力請自尋錢財、不問手段爬上另一個既非英國人,也非公務員的人間高峯。
誰有閒享受文化?
生活似當年黑白國、粵語長片《屋漏兼逢連夜雨》、《人海孤鴻》、《苦兒流浪記》、《細路祥》……相比大陸正在高唱百花齊放的昇平景象,難怪紅線女也匆匆回歸祖國,更不消說一群老早看不慣殖民地政府與土產富豪嘴臉的文化人,也絡繹不絕踏過羅湖橋北上,回歸革命長征。
對富豪,雖然不少學校、醫院、老人院以他們的名為名,回歸前小平同志亦讓內地同胞向香港富有一面學習,但卻忘記了這是一項百分百香港精神。英國人給你自由、給你空間……生活?貴客自理的年代,生存、活着,靠自己才是香港生活的至基本原理。有生活,才有文化。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回首,我們當向本來一無所有,不理他來自貴鄉,踏在香港土地耕出一片家園,再建出一個東方奇蹟的經濟建設者致敬。不似內地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各級城市,我們過去並沒有阿爺灑水這項民生條件;「靠自己」是唯一一條生路。
如果香港是個文化沙漠,起碼沙漠自我長出如CCDC「城市當代舞蹈團」這類本地原創。創辦人曹誠淵不單為這片沙漠栽培了好幾代舞蹈精英,亦創立了內地天字第一號首間現代舞蹈團「廣東實驗現代舞團」及稍後的「北京現代舞蹈團」。將本來一無所有的現代舞在內地掀起,亦是曹誠淵一族。
「城當」最新一輪演出,結合黎海寧、梅卓燕、伍宇烈……等等舞界英才的舞作《銀雨》明天推出,請到大會堂欣賞獨力開花結果的文化沙漠如何落下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