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希望盡快落實政策理念、希望盡快爭取表現是自然不過的事,此所以在選舉過後還不到兩個星期,不少議員便已提出不同的大計,例如部份議員在最近幾天就聯合要求特區政府放棄在十月份削減綜援金的計劃。可以預見,這類要求政府停止削減開支或增加開支的要求將會陸續有來,因為對議員來說,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才算是有表現、才算是向選民交代。
我們當然明白議員希望有表現,但我們認為目前特區政府財政政策最大的危機是開支過多、是開支佔整體經濟比例太高,立法會作為審批政府財政的機構,它的最重要工作是盡力控制政府開支、盡力減少政府的浪費、盡力協助特區政府在最短時間內達致財政平衡。
事實上自從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幾乎每年都出現財政赤字,去年的赤字就高達四百億元,預計直至○八○九年度,政府財政才能回復收支平衡。而導致政府財政赤字的原因除了是經濟萎縮、收入減少外,政府開支高居不下也是重要的原因。立法會要協助政府財政恢復平衡、要協助政府消滅龐大的赤字,當然要從限制政府開支增長入手、當然要從減少政府開支入手,怎應該反過來要求政府增加開支呢?要是政府在議會的壓力下被迫增加綜援、醫療、教育……等不同項目的開支,財政赤字問題不但無法克服,反而變得愈來愈嚴重、愈來愈成為香港的「長期病患」,令財政儲備不斷縮減;到時候香港的財政評級、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都會大為下降,這對香港不是有害無益嗎?
也許,新當選的議員認為,香港經濟已明顯好轉,像調低綜援金這樣的控制開支政策大可放寬。但是我們認為,最近一年香港經濟雖然有起色,但政府財政並未有顯著改善,距離滅赤的目標尚遠。此外,誰也無法預料全球經濟及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會否出現重大波動,只要全球經濟或中國經濟出現波動,香港的經濟增長便會逆轉,特區政府將再次陷於嚴重及長期入不敷支的情況中,要倚靠儲備度日;偏偏經過過去多年的財赤後,香港的財政儲備已大為減少,根本不足以應付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在這樣的潛在風險下,特區政府實在該乘着目前經濟好景時繼續控制開支,盡快縮減赤字及為儲備「止血」,而立法會則該盡力協助。現在新任立法會議員反而要求政府暫停控制開支甚至增加開支,這不是在削弱香港抵禦經濟危機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