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追蹤指數基金再添1隻

理財智慧:追蹤指數基金再添1隻

最近又多了1隻指數基金上市,就是恒生指數ETF(2833)。這是繼盈富基金(2800)之後,另1隻追蹤恒生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

恒指基金早已存在
其實早在盈富基金出現之前,已有恒生指數的基金買賣,但這只是1隻普通基金,並未有在交易所上市,而基金仍然是開放式的,只要資金投入基金之中,基金的規模便能增大。但一般交易所上市的基金都是閉端式的,亦即買賣基金之時,基金只是換了擁有人,並沒有為基金所管理資產帶來新的資金。
不過當盈富基金面世之後,情況有所改變。
雖然盈富基金的運作有點像閉端基金,但實質上基金數目是可以增刪,而其運作模式叫做「持續發行機制」──只要有投資者按恒生指數的成份股構成比例,把有關指數成份股拿到盈富基金的管理人那裏,便可要求發行新增盈富基金股份。當然,所拿來的股票價值要夠大,才會被接納。同樣地,如果持有一定數量的盈富基金,也可向管理人要求換回恒指成份股,那麼盈富基金的流通量便會下降。
正因為有這樣的機制,所以市場有需求時,盈富基金的規模便得以壯大;當市場沒有需求之時,盈富基金的流通量亦可降低,更加切合市場要求。加上市面上有不少與恒生指數掛鈎的衍生工具出現,所以容易出現套戥、套利的情況。

盈富基金深入人心
作為套戥套利的工具之一,盈富基金便是其中一種。正因為盈富基金有政府的背景及歷史,加上其上市的地位,所以一提起恒生指數的基金,便會聯想到盈富基金。相反,早已面世的恒生指數基金,其鋒芒卻被盈富基金蓋過。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