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重要經濟數據不多,市場焦點將集中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今日稍後的議息結果及其會後聲明。絕大部份分析員預期FOMC會調高短期聯邦利率0.25厘,加至1.75厘,但卻對會後聲明有所分歧。有些認為礙於經濟數據表現參差──第2季經濟呈現大幅放緩、就業數字未如理想、消費萎縮、剛公布的工業生產數據及費城聯儲銀行製造業指數又出人意表地疲弱、通脹溫和,加上大選年,由於格老是共和黨人,有言論指當年老布殊陰溝裏翻船,輸了給克林頓,是因為儲局沒有在經濟衰退時積極減息,遂令經濟復甦推遲,導致老布殊痛失連任機會,今次其愛兒要光宗耀祖,格老應會「識做」。對於此類傳言或指摘,筆者通常嗤之以鼻,改朝換代,就單憑格老一人便可為之?簡直naive!
部份分析員認為,美國經濟急速復甦,乃拜「布拉格」配合得天衣無縫所賜,力挽狂瀾之功績不可抹煞。企業經過教訓後再不敢心口掛個「勇」字,利用低息時期盡量修補其資產負債表,目前大多數企業負債率大幅下降,部份手上現金達多年來罕見高水平,無論這些銀両是回饋股東或再作投資,對未來經濟都有利。
至於個人及家庭,面對結構性環境轉變,不再學習或接受再培訓,失業乃咎由自取,要嘛改變花霍的習慣,多點儲蓄,不然便要面對現實另謀生存伎倆。天地不仁,這個世界有甚麼保證,政府難道是「神」?格老聲稱利率應回復到「中性」,箇中意義,堪值細嚼。值得注意的是,會後聲明若沒有再提「量度步伐」,小心美滙、美債!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