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財務策劃細分7範疇

理財智慧:財務策劃細分7範疇

財務策劃包含不同範疇,而不同的金融機構在不同領域之中,都會有其優勢或缺點,所以在聘用理財顧問之前,要先考慮自己本身的需要。
如果要把財務策劃仔細劃分,大約可以分為以下7個範疇,它們都是與個人理財有關的:
(1)「消費與儲蓄的策劃」──這與個人消費模式有關;
(2)「債務策劃」──如果已有一大筆欠債,應該怎樣處理?
(3)「保險策劃」──以防萬一,如果要避免因意外而影響到家人生活質素,又應如何策劃?
(4)「投資策劃」──為將來目標而奮鬥;
(5)「退休策劃」──為日後退休生活作好準備;
(6)「房地產策劃」──一生人最大的投資,可能就是物業投資;
(7)「稅務策劃」──怎樣才能對稅務有所預算?
一個負責任的財務策劃師,都應該了解客戶以上各種需要,而不應只懂得推介投資產品、保險產品予客戶,從而爭取佣金收入。
在外國,財務策劃師的收入,是按照客戶所管理的財務資源大小而收費的,而不是與投資在那種可以收取佣金的產品掛鈎。這樣財務策劃師便能夠中肯一點,為客戶的目標及要求,更易制訂合適的理財計劃。只可惜,財務策劃在香港只算是新興的行業,一般客戶未必願意接受非投資成份的顧問費用。如果財務策劃行業發展下去,其情況應該有如律師事務所一樣──就算在打官司之前要聘請律師,在與律師磋商之時,也要先付律師談話費。

港人多不願付費
可是香港大部份市民都生活於經濟城市之中,他們總覺得自己對投資理財很懂似的,所以一談到收費,便會覺得不值得。
此外,部份公司因為公司本質關係,以上所談及的7種策劃模式,未必能夠全面提供所有產品,這點便是聘用理財顧問之前便要注意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