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最高權力的交接,受到全球輿論的廣泛關注,幾乎所有國家的各大傳媒都大篇幅報道了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由胡錦濤接任的新聞,同時發表社論,或引述專家意見,分析這場權力轉移將對中國內政、外交產生的影響。其中,率先報道江澤民請辭的《紐約時報》認為,這次權力移交是胡錦濤一次具重大意義的勝利。
多間傳媒指出,這次軍權的交接,令「中國正式進入『胡錦濤時代』。」《紐約時報》的報道說,江澤民的辭職,令許多中共高級官員都感到意外。二○○二年,胡錦濤接任中共總書記時,由於未能接掌軍權,令許多官員相信,胡將在江的影子裏活動。但江的退休顯示,中共已更多地按照精英集團的意見運作,而非聽從元老們的意願。
報道並稱,這對胡錦濤來說,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勝利。胡給民眾的印象與江大不一樣,他似乎更關注貧窮地區,承諾提高農民和工人的收入。但是,胡錦濤看來也極不像一個自由主義者,中國問題專家多認為,他是一個老式的共產黨人。
俄羅斯的俄通社塔斯社則引述與官方關係密切的專家表示,今年初他們已發現中國內部出現兩個中央的現象,因為在對俄外交政策上經常出現落差,俄方因此認為,這次四中全會是江、胡兩大勢力的權力攤牌,但會議結果讓俄方對胡錦濤的實力與手腕另眼相看。
歐美的傳媒多數認為,中共軍權的順利交接,不會令中國的內政、外交發生重大的政策改變。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稱,江澤民交出軍權後,不會導致重大的政策改變,但他的影響力會逐漸消退。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江澤民強調發揮社會「先進力量」的作用,注重吸納資本家。相反,胡錦濤則將自己塑造成鮮明的工人及農民的代表。但是,這兩條路線並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兩者對於中國來說,都是必須的。
美國《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則指,軍權的交接結束了笨拙的權力共享安排,使中國在連串內政外交問題上,不用陷入兩大陣營的角逐。
不過,《華盛頓郵報》的見解與眾不同。該報指出,江澤民交出軍權,讓中共十五年來前所未有的穩定時代告一段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威權政府體制,進入一個新的不確定年代。文章稱,江澤民或許是中共最後一位強人領導,他上台以來,不但成功穩住領導地位,也帶領中國進入歷史性的繁榮時代,並抗拒了席捲東歐和蘇聯的民主浪潮。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