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強電子(615)公布業績後急跌,基金急於清倉,沽壓相當沉重。業績不濟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理由,是原材料價格上升。其實汽車電子部份是做得不錯,但家居娛樂部份優勢不大,沒法將壓力轉嫁客戶。
東強是有長期紀錄的工業股,在這段期間尚且進退失據。世界經濟環境可能真的踏入一個新時代,美國無甚職位增長,中國、印度等新興體系將商品價格推高,以往的業績紀錄,未必可以作準。現時投資工業股,其中一個要點是管理層如何看待原料上升的風險,一般投資者會處於資訊上的劣勢。
現在東強處於清倉階段,股價會出現超賣。目前股價對比資產淨值有5成以上的折讓,而且營業額沒有太大風險,主要是邊際利潤難測而已,宏觀環境一旦正常,或者商業社會因應新時代改變遊戲規則,以東強規模,重新有近億元盈利,並非十分出奇,所以筆者也不跟風止蝕,寧願等待市況平靜下來。
公司受挫折,對管理層未必是壞事,股價亦不是永不超生,嘉利(1050)當日也曾跌至1.80元左右,業績重拾正軌,股價已恢復過來。當然東強派息不及嘉利慷慨,亦不夠嘉利透明,但一旦證明克服困難,同樣不難重新振作。
不過當然不會是一時三刻的事情,除了要業績一洗頹風以外,目前的股市文化亦十分不利。市場似乎預期踏入通脹周期,資產為主的股份及原材料股份會成為焦點,我們從經驗中知道這些股份暴升暴跌,但有得炒作,總勝過不動如山,還偶爾要面對業績不對辦的風險。
愈來愈少投資者是很正常,國企股大起大跌,不容易炒卻有趣味,藍籌大價波幅不大,但可以預見認股證甚至期權會成為炒家主力。
一般二三線欠缺炒味,就算有幾成上升空間,投機者仍是寧願在熱門股份炒多幾轉。雖然炒出炒入,輸的機會比較高,但散戶心態會認為,炒得密回報又快又多,所以二三線會繼續靜。是會有少數股份跑出,好像當年的創科實業(669)、萬威國際(167),但只會有極少人買中,股市賭場化,是不能逆轉的現象。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