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職教會雜役 須接受兩年監管<br>歐陽炳強周前正式回復自由身

現任職教會雜役 須接受兩年監管
歐陽炳強周前正式回復自由身

【本報訊】大案重犯獲赦出獄,近年以前年獲「有條件釋放」的跑馬地紙盒藏屍案被告歐陽炳強最受矚目。據悉,出獄時仍屬終身犯身份的他剛在一個多星期前正式「刑滿」,可享受自由出入境、居住和就業的生活;而他與尹三龍在獄中素有交情,更是對方學習盲人打字的師傅。兩人刑滿後均要接受懲教署為期兩年的監管。

居住工作須懲署認可
出獄後曾在粉麵店工作的歐陽炳強現時在一家教會擔任雜役。他與尹三龍的情況有別,○二年九月獲有條件釋放時,身份仍為犯人,只是轉到監獄外服刑,以助他逐步適應社會的生活,因此他除必須入住宿舍,晚上十一時至早上六時不能離開寓所,出入境更須獲得懲教署批准,至本月中才正式完成近三十年的刑期,恢復自由身。
不過,歐陽炳強和即將刑滿出獄的尹三龍一樣,要接受為期兩年「守行為」的釋囚監管,每個月要跟懲教署人員會面,雖可自由離境,但要事先通知懲教署,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都要得到署方認可。
專門協助被判罪者和釋囚的組織善導會,其職業發展經理杜國森指出,釋囚一般會遇到經濟、房屋和就業困難,坐牢時間愈長,愈難適應現今僱主的要求。「𠵱家乜都話客戶服務、優質服務,落餐廳食早餐啲人都會『早晨』呀,『多謝』呀咁!樓面都要用電腦落單,唔好話十幾年前,九七年前入去(監獄)都適應唔到。」

釋囚難重投就業巿場
杜國森表示,釋囚多為中年男性,學歷和技術不高,加上有犯事背景,不能從事保安、金融、政府部門等工作,多從事搬運、清潔和飲食業,加上現時不少行業設有考牌制度,令釋囚更難重投就業巿場。「𠵱家乜都要攞牌,髹油呀、裝修、揸鏟車都要有牌,佢哋邊有錢去考個牌呢?考張平安卡都要百幾蚊啦!」不過,他認為現今社會對釋囚的接受程度已較以往高。
有輔導釋囚的人士指出,出獄的更生人士若能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僱主、同事等社會人士的接納,可更快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