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關心+校長陪搓波20缺點變晒優點

班主任關心+校長陪搓波20缺點變晒優點

《青出於藍》這套由教統局協助製作的電視劇,參考了不少學校與師生間的真實故事為內容。老師全副心神關心學生,感動得他們「浪子回頭」的橋段查實每日上演,絕不老套老作。匯知中學訓導主任甄老師:「他們感受得到你對他的關心是否出自真心,只是硬頸,不懂或不肯表達出來而已。」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陶鈞

初見兼任班長跟影視學會「大導演」的阿南,黑邊眼鏡、烏黑冇Jel的短髮、合身直腳西褲加「攝」得整齊的恤衫,看不出來是個曾經身懷20個缺點,視吸煙打架逃學作等閒的不良學生,阿南:「以前那所中學甚麼學生都有,文化是『唔惡唔得』。那些老師一開口,已認定我們是壞學生,我不服氣,連校長都當面鬧!」彷彿早被封殺,阿南說起來仍覺「氣頂」,所以中四(上年)初到匯知中學報到時,班主任黃老師對他的印象是:「脾氣臭、粗口爛舌、甚麼都看不順眼、學習動機弱、硬頸,而且經常收到老師投訴……」

老友鬼鬼
跟阿南走在校內,不時見他遠遠的跟老師「SayHi」,雖然在小記面前,他總刻意小心言詞,將「喂」、「佢」等變成「老師」,卻不難發現他跟老師們可以拍晒膊頭講晒笑。

《青出於藍》真人版
陳校長不時現身球場,跟學生一樣踩住擦到令的皮鞋打籃球,打破阿南心目中「唔知做乜」的校長形象。

老師來電冧到震
問他後來為何轉性?他認真的盯住影視室控制台前幾個螢幕,雙手則在左推右按,控制住幾個主畫面的剪接,不經意的答:「阿婆叫,咪順吓佢老人家意囉!」孝順仔?言談間,知道班主任黃老師的關心跟學會活動對他的影響頗大。那是中五開學前一日,他握住拳頭放耳邊扮聽筒,扮起媽媽式的超溫柔語氣:「喂,阿南呀,明天開學了,早點睡不要遲到呀!帶齊嘢,記得染番黑啲頭髮呀……」說罷跟好友金波笑作一團:「點諗到佢……黃老師會突然打來。」摸摸後頸,尷尬的笑。「媽媽」黃老師突來的一句關心,讓他興奮之餘,對「老師」的敵意同時減退。

■好友金波跟阿南是影視學會好拍檔,「學懂更多表達自己的方法,不需再用粗口表達了。」坐在一旁的黃老師說。

投入認真
經過一年的中四生活,阿南對校園生活愈見認真。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托住「十幾萬」要小心點,但從他主動學習使用那專業剪接器材的態度,就知他有多投入拍攝活動。

校園攝記兼大導
現時,校內大小活動都由他負責現場拍攝及後期剪接。「我當初只貪影視學會積分多(儲得多可變成優點)才加入的!後來發現原來甚麼都可以試,而且跟同學完成一套片,好有成功感。」老師們看他做得投入,好友金波就發現他很有領導才能,拍片構思又夠搞笑,成績顯著進步之餘,粗口少說了,還得了二十多個優點記錄。

■每朝學校會請高年級同學主持「清談節目」,阿南專責控制鏡頭剪接。

■早陣子他還操刀拍了套校規宣傳短片,有同學遲到飛身入校的畫面、罰站姿勢似條蛇的同學,表達手法大膽創新,笑得小記跟攝影師肚子痛。

短訊表歉意
「浪子回頭」可也不那麼簡單順利。去年5月歐洲國家盃,阿南通宵睇波心火盛,上課烏眉瞌睡、欠功課,老師們知道「午夜球賽」是阿南的「死穴」,也不過份迫他、責備他,黃老師:「就好似我知道他們未戒煙,卻吸少了一樣。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嗜好(好或壞),你可以叫他改,卻不能夠一刀切,要給他們時間一步步來。」
學期尾時影視學會的藍老師找他談學期表現,阿南又是一記敷衍,可幾小時後,藍老師卻收到阿南簡短的道歉短訊,承諾下學期會做得更好。憶述時藍老師仍笑到面紅:「真係開心到死呀!」小記有點後悔支開了阿南去取紀錄冊,看不到她那甜到不得了的模樣。



穿皮鞋打籃球的校長
一所非凡的學校,開明的校長非常重要。校長陳葒都讓阿南跟金波「跌眼鏡」,講他時,二人神情似在講奇人異事:「校長喎!一般都只是坐在辦公室,簽簽名聽聽電話,大時大節開學結業才走上台講句同學早晨發偉論。這個校長朝早會到操場跟同學打籃球,找同學傾偈,還會代課!」身高六呎,本來正經八百講「人人可教」教學理念的陳校長摸摸鼻子偷笑:「我本身都喜歡打球,所以不時都會跟同學切磋球技,我以前還是校隊呢!上星期跟他們打球,我都入了兩球……」說起校隊,校長笑得像個細路。

■阿南去北京交流團時買給老師的手信,嘴裏取笑說這對「豬」貌似老師,其實不知讚了這位老師好玩又親切多少次。

■看「學生表現記錄表」上刻意寫得整齊的字體,就知道阿南很重視自己的進步與表現。



後記:「攝」衫大過天
拍攝時,不怎麼主動跟小記談話的阿南突然問:「我件衫有冇『攝』好呀?」跟校長切磋完球技回教員室,手提價值十多萬攝錄器材的阿南突然停步,單手在腰間左塞右塞:「等陣!等我『攝』番好件衫先!」拍攝完畢變甩繩馬騮,校門前偶遇阿南,藍老師一個扁嘴,他急忙將已經抽出來的恤衫塞回褲頭裏。如此注重校服儀容,阿南好瀟灑的說:「費事俾啲老師『哦』。」但不當你是老師,又豈怕你日哦夜哦?



有教無類
《青出於藍》劇裏王若詩老師跟匯知中學一樣主張有教無類,即使多頑劣的學生都不願放棄。那到底街坊們寧可選擇「甚麼學生都有」的學校,還是選擇收生嚴謹、主張精英教育的傳統名校?

正:

校長陳葒:「其實球場是跟他們溝通、拉近距離的最佳場所,想多了解他們,單單坐在辦公室裏是不行的。」

校長陳葒根據他的校園佚事寫的兩本校園小說,電視台拿來做《青出於藍》的參考藍本。



反:

BoBo(左,小五):「我自己都不是非常聰明非常乖的學生,但我也想變好,想愈來愈叻。」
Mabo(中,小五):「如果老師關心學生,花心思去教,其實學生都會有心機聽講。」
Falla(右,中一):「就算有些學生成績或品行不太好,都不可以放棄他們,要給他們機會,這樣很重要吧。」

Venus(中五):「有心讀書,同學不會給你大影響。師生關係融洽點,在各方面得益還更多。不過如果可以同時實行精英制,將程度差不多的學生集合來教就更好。」

家長梁先生:「若校風不太差,我選擇前者。讓小朋友認識多點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同學也好,也可以擴闊他們對社會的認識。」

Kelvin(左,中二):「我選精英制學校,因為我都想自己的成績好一點。」
John(中二):「校風跟學習環境都好點,不知不覺中已經將個人訓練得比一般學生醒目同叻。」

Jannifer(中五):「當然選精英制學校啦!收生嚴謹即是校風嚴謹,教學質素高點,同學們互相影響,競爭大點成績自然都會好點。」

家長翁太跟不願上鏡的囡囡說:「如果間學校去到Band3就一定唔讀,始終校譽好點,出路都會好。不過太名校也不好,壓力太大,會讀得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