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政治局在4月底決定加強宏觀調控力度以來,由於宏觀調控所帶來的增速減慢的效果在沿海較發達地區集中表現出來,一般分析家便將是次宏觀調控視為中央內部兩種不同派系的較量。
這兩種不同的力量被普遍稱為「務實派」和「速度派」。前者包括胡錦濤、溫家寶及其支持者,後者則以江澤民及他的追隨者為代表。「務實派」主張經濟發展必須按科學發展觀來實現,主張全面,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其發展觀因而與強調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的「速度派」形成強烈對比。外界一般認為這次以替中國經濟降溫為目標的宏觀調控政策由「務實派」所主導,而調控政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則主要由「速度派」支持者所在的地區所承受,這當然令「速度派」不滿。在6月份的一次會議上,政治局委員兼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對宏觀調控政策猛烈批評,正凸顯出兩派正面交鋒的事實。
關鍵的問題是江澤民從中央軍委主席退下來後,執行中的宏觀調控政策會否改變。
假若宏觀調控政策未能及時推出,令通脹以高速上升兼且帶來金融市場的重大波動,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甚至打擊政權的穩定。故此,即使兩派在宏觀調控的具體操作上出現分歧,透過宏調以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必然已成為兩派的共識。
此外,我們亦不應過份誇張兩派的分歧。正如胡錦濤在回應陳良宇對宏觀調控的批評時指出,該政策的出台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而是一項集體決定。事實上,不少「速度派」成員(例如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便在制訂和落實這次宏觀調控的政策中扮演吃重的角色。從這兩方面考慮,我們認為江退下不會對宏觀調控帶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