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勢:資金流向決定美元前程

投資論勢:資金流向決定美元前程

上周最值得注意的兩項數據,分別是美國第2季經常帳赤字進一步惡化,由首季的1471.6億美元擴大至1661.8億美元,以及美國在7月錄得640億的資金淨流入。簡單地看,6至8月的赤字達1662億,意味着每月需要約35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才可填補缺口,而6月的740億和7月的640億均算是超額完成,這亦解釋了為何美國經常帳赤字如此巨大,美元仍能屹立不倒。
不過,美股的市盈率已不便宜,美債亦在減息周期完結後魅力不再,再加上歐元區經濟低潮漸過,勢將成為與美國爭奪外來資金的一股強大力量。目前已有不少國家陸續提高歐元在外滙儲備中的比重,侵蝕了美元的原有地位,故美元資產能否長期維持吸引力,實在大有疑問。

滙市快有突破
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經濟有高潮低潮,是千古不易的定律。只要看看日本經濟在經過80年代的盛世後,如何一沉15載,而美國經濟如何在前總統列根初上任時接手的一堆爛攤子,在近十多年由衰轉盛,便知道經濟的周而復始,是無可避免的,最多亦只能做到把繁盛期延長、把低潮期縮短而已。
美國在克林頓時期一直鼓吹強美元政策,令美元升勢一放難收,但如今通脹既已不再是美國經濟的隱憂,強美元政策自然再也不合時宜。問題是,任由美元轉弱,很易會挑起骨牌效應,因為若投資於美元資產的回報未能蓋過美元滙價下跌的損失,會令外國投資者對美國金融市場的興趣索然,要填補龐大的經常帳赤字缺口,便更加困難。這亦是美國布殊政府仍口硬地力撐強美元政策的主要原因。
美國聯儲局本周二便會議息,市場已對加息25基點有共識,問題是,聯儲局有否必要堅持慎而有序的加息步伐?若會後聲明暗示年底前亦毋須加息,短期內美元便會易跌難升,歐元、英鎊和日圓等主要貨幣亦可以突破近期框框。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