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重新部署按揭業務後正式投入市場,推出4類按揭產品,包括市場常見與最優惠利率(P)掛鈎產品,可低至P減2.7厘。花旗銀行香港首席營運總監盧韋柏表示,樓按息率將「貼市」,但無意「鬥價錢」,服務推出初期反應較預期理想。
香港樓市自回歸後疲莫能興,負資產個案持續攀升,至03年第2季創下10萬個的紀錄,之後隨着樓價上升,負資產問題也逐漸改善,今年第2季降至2.8萬多宗。盧韋柏接受訪問時指出,現時重投樓按市場,除因市道及負資產問題明顯好轉外,還考慮到樓市未來穩定及健康地增長,而房屋政策也有利樓市發展。
根據花旗最新的調查顯示,香港擁有百萬元流動資產的人數,較去年減少約2萬個,最主要是這些人士動用流動資金入市,使流動資產減少,反映其目標客戶群對樓按實有需要。
盧氏多次重申,花旗雖然以市場價格提供按揭,但無以「鬥價錢」,並希望保持罰息期內盡量不蝕錢的原則。該行重新發展按揭,只是完善產品和服務配套,做到一站式服務,故盡量推出多元化產品供客戶選擇。
現時,花旗提供的樓按產品有4種:一是常見的P減產品,約P減2.7厘;二是按揭智慳息;三是銀行同業拆息加80點子,之後P減2.7厘;四是現金回贈7.5%,首年P,之後P減2.7厘。迄今為止,以首兩款產品最受歡迎,尤其是按揭智慳息,花旗在暫停按揭業務前不久推出時,已是重點產品,特色是配合流動資金較充裕的客戶。
被問及樓按組合的增長及規模目標時,他未有透露具體數字,只說「維持樓按組合是一個問題,但是若市場沒有這個需要,則花旗仍可選擇離開這個市場,花旗銀行在某些國家也沒有樓按業務」。兩年多前停止樓按後,花旗樓按組合萎縮。該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香港及門區總經理馬立衡7月接受訪問時透露,該行佔樓按市場約2%,即組合規模約100億元。盧氏說,樓按組合仍然健康及有盈利,平均按揭金額與市場相若,市場數字為150萬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