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有人歡喜有人愁。資訊科技界功能組別選舉戰況激烈,最後由爭取連任的單仲偕以1946票勝出,佔該組別總投票數52.6%。而譚偉豪獲1578票,梁敏儀獲176票。據單仲偕當選後發出的電郵指出,資訊科技界的投票率高達82.45%,乃眾多界別中最高之一。筆者算一算,若以選民人數超過一千的界別計算,資訊科技界乃是最高投票率的界別。這個成績實在值得業界人士自豪。
若我們仔細看看,挾着青年創業家身份第一次參選的譚偉豪,也拿到近1600票,比率有43%,已十分不簡單的事。若08年立法會普選無望,功能組別選舉保留,譚氏大可捲土重來。反觀單氏,雖然勝出,但票數顯示有四成多選民情願選擇一位無經驗的代議士,此乃警號,單氏應理解到業界有另一股與己不同的訴求,因此有必要進一步了解業界的根本需要。
看單氏的宣傳單張,醒目大字寫着「把Job留住」,正正展露了資訊科技界從業員的憂慮。單仲偕服務的滙豐銀行,已將不少工作流程搬到上海或印度,單氏的口號可能正是切膚之痛。
中港經濟進一步融合,CEPA和民企自由行讓兩地商界互通,市場壁壘逐步被打破,自由經濟有助推動創意發展。不過,在自由貿易下,相對優勢理論的實踐,就是同樣質素水平的產品或服務(包括工作職位)從高成本流向低成本。隨着電腦網絡的技術提升,話務中心、資訊科技服務支援甚至程序編寫也可以離岸外判,管他是中國、印度還是非洲小國。
現在,美國資訊科技業的趨勢不單只是把服務、支援或編程等外判,科研可以外判,整個網絡基建的操作和管理皆可交由另一公司代勞,而且可以進行全球採購,獲得的價格極具競爭力。
因此,大家要喊的口號不是「把Job留住」這麼簡單,更要「把Job爭回來」,確立香港資訊科技人才的傳統優勢,再在這個基礎上增值,鼓勵創意開發新的業務,這樣才有生路。否則,靠食老本靠行舊路很快便會被低成本地區取代。
香港的成本結構被聯繫滙率卡住,動彈不得,難以與低成本地區比較。唯一的出路就是──結合知識、管理經驗和創意。勉強無幸福,把Job留住了,但維持不長久,又有何用?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