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實戰:衍生產品改變市場形勢

期權實戰:衍生產品改變市場形勢

前數周介紹過一些股票期權的簡單概念及策略,只能輕輕帶出期權這種衍生工具的一些特性,而若要深入明白其在市場的實際運作,便先要了解市場內能屹立不倒的人究竟在做甚麼?
眾所周知,市場上是小部份人贏錢而大部份人輸錢,為甚麼散戶一定是輸家?答案是散戶財力不足,自然不能配合手上的持倉,影響短期市況。
另外一樣散戶輸給大戶的因素,是不懂善用衍生工具來保障自己的本錢,進而爭取利潤。大家都知道,以前股市是沒有期指,亦沒有衍生認股證的,更遑論股票期權、恒指期權、ELI等衍生工具。每當有新產品應市,大家所持的態度通常是:「哦!又有新的產品?不過我不懂,都是不要碰好了。」就這樣,大家又被市場愚弄了,因為市場每推出一種新產品,必然有它的用處。
一向以來,大家只知買賣股票會有以下三種後果:
1.股價升→贏錢
2.股價牛皮→冇贏輸
3.股價跌→輸錢
以上情形顯示,作為普通散戶,通常在上述3種情況下,只有「股價升」才能贏錢,其他2種情況是冇錢贏或輸錢,即是贏面只佔1/3。
現在我們不妨看看,某投資銀行在做了一些策略後,如何將上述的情況改變。
在2004年6月1日,某投資銀行發行滙豐認購證(當日滙豐收市116元),發行價10元(1:1),認購價130元,到期日為2004年12月31日。
我們又看看情況變成怎樣?
1.股價升(未超過140元)→+0至10元
2.股價牛皮→+10元
3.股價跌→+10元
從以上例子可見,只有在滙豐股價升上140元以上,該投資銀行才輸錢,亦即是有5/6的或然率是贏的,相比起散戶只有1/3機會贏錢,當中的差別,大家可細心想想。
三稜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