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指數 上試四千六<br>港股成交229億

國企指數 上試四千六
港股成交229億

【本報訊】市場憧憬四中全會有好消息公布,令國企股繼續受到追捧,國企指數連續第5個交易日上揚,昨日更加在基金經理追貨及內地資金推動下,突破過去3個月的悶局,一度急漲2.5%,高見4600.49,收市升1.83%,報4570點,再創5個月以來新高,並刺激大市成交激增至228.5億元,是自4月15日以來單日最大成交。

國企股一枝獨秀,昨日十大成交股份當中,除了恒隆地產(101)及電訊盈科(008)外,全是中資股,其中鋼鐵股表現突出。牙買加的氧化鋁出口受颶風伊萬影響,可能要中斷最少兩個月,因碼頭設備受到破壞,以及市場預料中國宏調措施初見成效,刺激中國鋁業(2600)漲6.63%,收4.425元;江西銅業(358)收4.2元,升6.33%;馬鞍山鋼鐵(323)收3.2元,升近5%。

恒指反覆靠穩期指高水
國企投資氣氛旺盛支持大市企穩,恒指收報13224,升15點。即月期指收報13230,高水6點,成交合約1.9萬張。滙豐控股(005)配售恒隆地產後造好,收報124元,升0.4%。
昨日中資股成交額合共90.54億元,與藍籌股成交額90.8億元相若,但若撇除恒隆地產配股上板的21.76億元股份,藍籌成交額實質為69.05億元,遠少過中資股。
不過,市場並非一面倒看好國企股前景。瑞士第一波士頓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將繼續限制固定資產投資,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並不平均,消費及出口仍在增長,只有投資及貨幣供應增長急促放緩。
一波因此預料,中國明年經濟活動仍會放慢,並對中國股票及原材料股的前景持審慎態度,中國企業明年盈利表現可能令人失望,建議「減持」原材料、能源及公用股。

高盛調低內地增長預測
高盛發表的最新報告,將中國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8.3%下調至8.1%,主要是中國出口增長將放緩。該行並建議,中國應盡快放鬆過緊的銀根控制,避免經濟硬着陸風險。摩根大通則建議,投資者選擇較少受到加息及經濟硬着陸影響的國企股,如中石化(386)及浙江滬杭甬(576)。
《亞洲華爾街日報》引述一名中央政府高級經濟師表示,中國將於未來2至3年維持宏觀調控措施。他指出,中央今次提出宏調的主要目的,並非要某些經濟數據達致某一水平,而是要解決近年投資及增長大幅波動,引起的經濟基本問題,但他不認為中國會於短期內加息。
恒昇資產管理亞洲區基金主管貝意仁則看好港股及本地樓市,料地產及金融股的表現較佳。他指出,市場現時關注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多於美國利率走勢,料美國今年底前有機會再加息兩次。

貝意仁看好港股及本地樓市。 梁鑑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