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船洲污水廠設消毒設施<br>荃灣七泳灘五年後才重開

昂船洲污水廠設消毒設施
荃灣七泳灘五年後才重開

【本報訊】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排出污水導致荃灣七個泳灘關閉,一直受各界批評,政府最近終於決定動工在污水處理廠內加設消毒設施,日後污水會先去除九成九大腸桿菌才排出大海,但七個泳灘預計最快到二○○九年,即五年後才有望重開。 記者:謝穎詩

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工程在二○○一年完成,將九龍區及港島東區的污水全部接駁到昂船洲進行化學附加一級的除污處理,然後在昂船洲對出海面排放。由於這些污水未經消毒,加上每天排放量達一百四十萬立方米,故自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運作以來,荃灣的泳灘受到排放出來的污水影響,陸續因水中的大腸桿菌量增加而關閉;至○三年,釣魚灣、近水灣、更生灣、雙仙灣、海美灣、麗都灣及汀九灣,共七個泳灘需要關閉。

耗資三億元
渠務署現建議在污水廠加設消毒系統,有關工程包括設置一座電解產氯廠和一套除氯化學劑,連同其他工程建築費預計合共三億元,將在○六年動工,○八至○九年即可竣工。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黃耀錦承認,現時排放出來的污水每一百毫升水,含大腸桿菌量以千萬粒計,但他相信當污水處理廠加入消毒設施,荃灣七個泳灘的水質會達到每百毫升含一百八十粒大腸桿菌的指標。他強調,加入消毒設施,每年的污水處理費會增多八千萬元,排污費有加價壓力。
渠務署淨化海港計劃部高級工程師何啟明稱,曾考慮使用紫外光,但效果並不理想,才建議使用氯氣,但污水加入氯氣消毒,卻又會出現殘餘氯所引起的水污染問題,所以要建設除氯化學系統。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助理環保主任朱炳盛質疑投入三億元設施,水中的氮及磷仍存在,海水也會因紅潮而關閉。他認為政府應盡快推出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採用生物過濾方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