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貪婪加恐懼易打亂投資部署

錦言堂:貪婪加恐懼易打亂投資部署

上周談過,在過度投資下,會產生不同的心態階段,今日續談階段三。
如果不幸地股票又下跌,損失進一步擴大的話,我們會變得更加恐懼、更加迷茫,並傾向逃避現實,不願意接受別人建議作出適當的止蝕的意見。再過一段時間,不論股價是牛皮還是繼續下跌,我們皆已採取一個不聞不問、「話之佢啦」的鴕鳥態度,直至萬念俱灰(股價大幅下跌後)時,才在萬分不情願的情況下引頸一快。
同樣的股價變動,同樣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但只要注碼不同,處理的態度和方式便明顯不同,令投資結果迥異。
為何投資10萬元的那一次,我們願意止蝕或等候到達目標價?為何投資50萬元那一次,我們不願止蝕,又或過早獲利?
最主要原因是受金錢蒙蔽,貪婪加恐懼,打亂了原有的投資部署。
投資注碼若過大,超出自己所能負荷,非但不能增加投資回報,更易於令損失擴大,最終得不償失。這種經歷,相信有投資經驗的人最明白不過,只不過有些人為了「搵快錢」而不願改變這種非常錯誤的做法。
倘若輸錢不是因為眼光差或技巧不夠,而是因為注碼過大,我們便有需要臨崖勒馬,重新部署資金的分配,以免泥足深陷。

風險回報成正比
雖然「買得大、賠得大」是無可爭辯的,但另一方面,絕大部份投資者亦必然同意,能夠贏錢,即使贏少了,亦不是一件很差的事,因為起碼是贏了。再想深一層,倘若過早獲利而錯失日後上升的波幅,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為我們不會每次也可以捕捉到股票的升浪;更甚者,如果那次押重注(50萬元)時碰上睇錯市,資金損失可能會很慘重。

資金管理需做好
讀者倘若同意筆者過去三周對「注碼過大會打亂部署」的看法,那麼投資時便應該量力而為,以及將回報的年期拉長一些。
以投資股票為例(炒窩輪另當別論),投資10萬元,1年希望有15%回報,那麼我們應給自己半年、甚至1年的時間去達到目標,而非要在短短數星期達標這麼短視,因為後者只有透過加大注碼或投資於高回報高風險的產品,才有望達到目標。
倘若要選擇高回報高風險的產品,便應該做足功課,不要以為只是短炒,便不用理會資金管理及不做功課。
以窩輪為例,投資前要先問自己對大市(炒恒指或國指輪)或股票(炒個別股份窩輪)前景的看法。在決定方向後,不要以為睇好便買認購輪,睇淡便買認沽輪,還要比較同類型窩輪的條款,包括行使價和到期日,然後才買入引伸波幅相對便宜的窩輪。
筆者一直主張「定額投資」,希望讀者可多加參考。這種簡單的資金管理方法,可配合應用在任何投資產品,包括衍生工具、股票,甚至債券上。
下周起本欄會與大家討論炒窩輪前應怎樣做功課,以達到「贏多輸少」的效果。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