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 陶傑

MBA - 陶傑

朋友今年去外國留學,在電話中自招「不是讀MBA」,這才叫人舒一口氣,讚他一句叻仔。
率先質疑美國式的MBA學位,多年前就指MBA不合小農社會國情,在華文傳媒之中,我如果是第二位,也就想不出哪一個高人是第一。
惜無數仁人志士,盲目崇美,讀書唯MBA為時尚,結果今天中國的MBA「人才」,像超級市場的手提膠袋一樣氾濫。北京清華大學的MBA學額四百名,招考人數四千。中國的MBA學院由一九九一年開設了第一家起,今天已經有八十七家。還不算歐美野雞大學與中國各地烤鴨院校「合辦」的雞鴨MBA課程,在大陸報紙登廣告:「美國大西洋城克林頓大學(ClintonUniversity,PacificCity,USA)MBA工商管理學位課程,為中國打造金領專業行政管理人才,課程保證與國際接軌。教學模式與哈佛同步,並結合中國國情,採用理論講授、實戰訓練、案例研討、實戰模擬等全方位方式授課,課程經由北大、清華、美國、香港、牛津、劍橋等名教授共同編彙,獲得美國國務院教育部承認。」
然而,令人欣慰地,大陸日漸有人開始懷疑MBA之實用性、可讀性、必要性。中國有識之士在廣州的《南方周末》疾呼:「為甚麼國外普遍不盈利的MBA商學院,到了中國就成為搖錢樹?就是MBA各個課程偷工減料,瘋狂節省教育成本,導致教育質量的大幅度縮水。」然後方如夢初醒地發現:據美國財富雜誌披露:全球頭五百大企業,最高層三名主管,共一千五百人之中,擁有MBA學位的不及三百,只有兩成。
去外國「深造」,讀藝術史、人類學、莎劇研究,甚至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中國女人的肚兜花紋圖案設計進化史,都很有前途,唯獨唸MBA,一年學費二十萬,回到特區,遇上「建華之治」,即使能找到一份起薪一萬二的「行政管理」高職,十年之後,才滿腔血淚地發覺一家中國家族式企業,縱使一早就「上市」,原來哈佛的MBA課程知識一頁也不管用,只需熟讀中國宮廷鬥爭史。
中國式MBA的五大核心課程是:一、雍正奪嫡真相;二、辛酉政變到百日維新的慈禧太后性格研究;三、李蓮英與榮祿的政治互動關係;四、胡耀邦垮台原因論證;以及五、董建華七年治港政績。熟知這五大領域,恭喜你,你就是一個中國打造的華夏MBA。
除此之外,許多克林頓大學的MBA,都串錯了,不是MBA,而是MAB之誤–那是「媽個B」(MA格B)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