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平
泛民主派未能在直選中取得預期成績,民主黨議席更比去屆倒退,淪為立法會第三大黨,無論泛民主派及民主黨,都未能得益於直選議席增加,以及選舉委員會取消。
一般意見認為,這與近期泛民主派受到抹黑、配票失敗,以及中央對港的優惠政策惠及親中候選人有關。但泛民主派路線轉趨溫和,以及選舉策略過於依賴七一效應等因素亦不容忽視。
長毛梁國雄及大班鄭經翰分別在新界東及九龍東當選,意味不少港人同情被建制打壓人士,希望自己的代表以較激進的方法對抗中央及特區政府。至於民主黨在同區卻各失一席,總體得票率亦由上屆的百分之三十四下挫至今屆的不足百分之二十五,顯示民主黨自從楊森擔任主席後轉趨溫和的立場,以及近日對中央擺出溝通的姿態,既不為部份支持者受落,亦不能開拓新票源。
同樣情況亦出現在劉千石身上。在九十年代,劉千石鋒芒畢露,得票之高無出其右,但早前提出大和解言論,又疏遠較激進的民主派,今年淪為九龍西得票最少的當選人。民協多年堅持「又傾又砌」策略,倒頭來還是不能突破「一人黨」的格局。
民主派及民主黨在九八年及之前的立法會直選中能夠威風八面,某程度受益於選民同情他們不為中央所容,欣賞積極抗爭的戰鬥格。至於支持溫和妥協的選民,只會將選票投向今年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的民建聯,以及史無前例取得兩席直選議席的自由黨上,而不會寄望民主黨。因此,民主黨有需要重拾舊日「戰鬥到底」的抗爭方式,突出自己被建制壓迫者的形象。
泛民主派在日後的協調中要更重視激進(或基層)民主派的意見。在過去參選協調中,四五行動及倒董聯盟備受排斥,令長毛梁國雄及「阿牛」曾健成自組名單參選。若泛民主派與曾健成協調成功,令他退選或加入港島區泛民主派名單中,他今次所獲的五千多票便會流向其他兩張泛民主派名單去,何秀蘭就可以取代蔡素玉進入立法會。
此外,鑑於七一效應令民建聯在去年區議會選舉失利,泛民主派遂大打「七一牌」痛擊民建聯。民建聯在一致看淡的情況下,出乎意料在直選中所得議席比上屆還要多,連同在功能團體獲取的議席,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前主席曾鈺成更一舉成為九龍西票王,一洗在去年區議會選戰失利後,被迫辭去黨主席職務的頹勢。相反,「七一連線」在新界東未能如預期「坐四望五」,只能取得三席,證明七一效應威力已經逐漸消退。因此,泛民主派要尋找新議題爭取選民支持,不能再依賴「七一牌」。
對支持擴大直選議席數目者而言,自由黨取得兩個直選議席可能是好消息:過去商界認為直選只會削弱他們的既得利益,對直選異常抗拒。今次代表商界的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成功獲選,有助減輕商人對民主的抗拒,相信對民主發展有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特區政府刻意籠絡的政黨,自由黨對特區政府的影響力遠超過泛民主派。該黨正、副主席雙雙成為直選議員,令該黨有更大誘因重視民意,以及反對政府不合民情的政策。這種轉變有助把民意帶入議會以至行政會議,並轉化作制衡政府的力量。此外,地方工作將會成為該黨日益重要的工作,對於鼓勵商人出錢、中產出力從政有一定幫助。
……………………………………………………
作者為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