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日發表最新地產報告,以《香港房地產業報告:復甦路上》為主題,肯定本港房地產進入上升周期,是該行自98年以來,對本港樓市最正面的評價。標普企業及基建評級副董事林思美更預期,本港樓市在未來12個月可升10%至15%,是標普7年來首次估計本港樓價上升。
標普董事白培睿表示,過去一年,標普給予評級的香港地產投資公司,大部份的評級展望,已由負面調整為穩定。標普報告指出,通縮結束,消費者信心回升,加上市民一般置業能力頗強等因素,有助帶動樓宇需求上升,並支持樓價向上。
林思美預期,一般住宅樓價在未來1年可望升10%至15%,至於豪宅則受惠於資金流動,以及外國投資者對本港物業興趣增加,預期升幅達兩、三成。不過,標普指出,樓價雖有望上升,但增長潛力仍受制於利率向上、失業率尚處於歷史高位,以及市民薪金仍未顯著調高等因素。另外,政府土地供應政策亦對樓市造成影響。
標普認為,發展商將可重新掌握議價能力,故預期發展商04至05年的業績向好。對於本港樓市供求情況,林思美指出,視乎新增樓宇落成量,以及現時已落成但未售出的貨尾推售情況,但估計今年空置住宅單位將減少。
至於寫字樓市道,報告指出,現時空置率已由歷史高位15%回落至10%。林思美估計,甲級寫字樓未來1年租金可望上升20%,但她指出,現時寫字樓新續約的租金,仍未回復3年前水平,故寫字樓業主仍受租金下調周期的影響,但長遠前景樂觀。
另外,受惠於大量旅客來港,零售業率先復甦,帶動零售商舖租金向上。標普指出,零售商舖租金可望持續向上,其中處於黃金地段的大型商場,租金相較其他商舖表現為佳。
標準普爾98年時,以香港地產風險上升為由,調低新鴻基地產(016)及希慎興業(014)的信貸評級。00年及01年均認為,本港地產市道不穩定,供應過剩,表現仍波動。02年的報告題為《香港房地產業的迷思:何去何從》,指出本港樓宇供應仍然偏高,即使樓價已較97年高峯期下調六成,估計物業一年後仍跌5%至10%。
去年發表的報告題為《香港房地產業報告:摸索中前進》,雖然指出樓市經過6年不景氣後,已接近谷底,投資者信心逐步轉強,但報告仍認為,失業率及通縮陰霾仍然籠罩,故樓市不會出現「V」型復甦,當時白培睿更預期,樓市將再跌5%至10%。直至昨日發表的《香港房地產業報告:復甦路上》,標普才認定本港樓市踏上復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