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復甦、通脹重現,擁有四百五十間會員機構、員工總數五十萬人的香港僱主聯合會,卻在這時候建議僱主打破每年一次的薪酬調整慣例,只在需要時向員工加薪,例如每次可相隔十八甚至二十四個月才調薪一次,也不要對員工全面劃一加幅。多個工會批評,在公司盈利轉好的時候,聯會的建議難以接受。 記者:譚暉
僱主聯合會過往每年都會向會員機構作來年的加薪建議。繼過去兩年建議凍薪後,該會今年並無提出具體加薪比率,但就未來一年至一年半的僱員薪酬調整,建議各會員機構內的首席行政人員,不要硬性每年加薪一次。
該會主席業榮達表示,每年定期進行薪酬檢討的習慣今時今日已「不合時宜」,僱主應在有需要時才向員工加薪,「每次可相隔十八或至二十四個月(有時或需較短),而不必每次都在同一月份。」又聲稱對公司而言,明年仍充滿挑戰,「若因為今天經濟稍見好轉便先使未來錢整體加薪,並不是明智的策略。」
該會其他建議包括避免對員工全面劃一加薪、縮減不同入職時間的員工薪酬的差距、以一次性花紅代替增加固定薪酬、加強人事管理等。
聯會行政總監馬黎碧蓮昨解釋,個別行業應按公司業績、人力供求去訂定加薪相距的時間,例如會計界為挽留人才,或需每三個月加薪一次;但建築工人「有工作已很開心」,因此建築界或可以相隔兩年才檢討員工的薪酬。
工聯會副理事長梁富華批評,經濟好轉令很多公司的盈利以倍數上升,若拒絕向員工加薪實難以令人接受;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蔡鎮華也指,工人自九七年以來凍薪至今,聯會的建議是對建築工人落井下石。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在七月時曾向三百多名會員進行調查,八成受訪者希望獲加薪百分之三至六,勞聯權益委員會主任吳慧儀批評,僱主聯會的建議將令員工生活更困難。
另外,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昨公布本年六至八月接獲的職位空缺數目為三千一百五十個,較去年同期輕微下跌百分之三點三;其中以六千元以下的低薪職位跌幅最為顯著,但薪金八千至一萬元的職位出現逾六成的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