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呈現放緩,第2季GDP增長向下修訂至2.8%,遠遜第1季的4.5%,勞工市場方面,過去數月職位增長平均每月僅得10萬個,偏離理想數字的25萬個,工資或時薪升幅幾乎停滯不前;8月份生產物價指數又出人意表地下跌0.1%,反映通脹並無惡化迹象。上述數字不無惹來市場人士對聯儲局會否急於加息的揣測。
上周已有謠言傳出,9月21日的FOMC會議或會按兵不動,理由是經濟動力減慢,通脹溫和,以及愈來愈接近大選云云。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瞧瞧上周美國財政部拍賣150億(美元、下同)5年期聯邦債券情況,有神秘買家直接向財政部購入約50億,佔總拍賣量超過30%,加上間接買家(包括外國中央銀行或財務機構),已鯨吞了總數的三分之二,財政部指定的持牌主要交易商(Licencedprimarydealers)只能包銷餘下之數,這是罕見的現象,因為通常直接買家份額只佔總拍賣量的1%至2%而已,為何這次會飛擒大咬?是有大戶早前出了貨作套戥,或是賭聯儲局不會加息,甚或看淡美息前景?
姑勿論如何,筆者仍然堅持聯儲局加息不會手軟。經濟稍為放緩,其實是好事,相信稍後會重拾動力,這點格老上周向國會作證時已有明示;通脹雖溫和,但甚難估計或控制,在油價持續高企和預期整體需求增加的環境下,防患未然是必須的。而最重要的還是,利率降至歷史低位乃被迫的短期策略或手段。格老見經濟踏回正軌,又畀足時間家庭和企業修補好資產負債表,不將利率回復到「中性」,難道不怕由「神」被貶做罪人乎?!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