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出現權鬥,這是瞎子都看出來的事。
問題出在哪裏?出在中國最高權力交接的最古老紛爭。世界上的政權交替,古往今來,無非是三種方式:第一是「禪讓制」,第二是「世襲制」,第三是「選舉制」。
中國的權力交替,上古的堯舜禹三王,行的是禪讓制。夏商周之後,行的是帝皇世襲制。到了民國之後,雖然有所謂「共和」,但從孫中山之後,每一位「總統」、「主席」、「總書記」的權力交接,都是禪讓制。
孫中山看中汪精衞、蔣介石看中嚴家淦、蔣經國選定李登輝、毛澤東選定華國鋒,都是禪讓。本來,鄧小平也選定了胡耀邦,也是禪讓,沒料到一場「六四」,衝垮了禪讓的繼承人,江澤民先生頂上,這不是鄧小平稱心合意的最佳人選,但由於陳雲、李先念眾老人的干預,鄧小平只好接受。
如果到此為止,也就相對平靜。但鄧小平不甘心,還隔代指定了一個胡錦濤先生來接替。這種「隔代指定」的手段,就有了「世襲」的色彩。無論是禪讓還是世襲,於是中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被剝奪了指定繼承人權利的中國領袖。
胡錦濤的上位,一半是禪讓,另一半是隔代的世襲。鄧小平喜歡共青團系統,本來也為胡耀邦隔代安排了胡啟立。「六四」前後,兩胡一起垮台,鄧小平還是選了「第三胡」,隔世發功,禪讓不禪讓,世襲不世襲,人之常情,當中卡着的那位,又如何能服氣嘛。
於是就衍變出「二線制」,像毛鄧一樣:毛澤東退居二線,讓劉少奇上位;鄧小平退居二線,由胡耀邦上位。一出現了「二線制」,中國的禪讓,也就成了個半信半疑、半禪不讓的「制度」,問題更加複雜。胡溫紀念鄧小平,強調鄧小平的「功績」是廢除「終身制」、「交了班就不看文件」,這句話只有一半對。
氣候出現微妙的變化。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香港的民主派不要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安危,要多看看中國古往今來發生過甚麼事,中國搞的是半禪讓半世襲,香港的立法會行選舉,三股文化相衝,會出大亂子,可要小心則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