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今次立法會選舉十分重視,亦保持一貫敏感的作風,昨日港股是升,但表現更勁的主要市場,有南韓、日本及台灣,所以選情對市況影響不大。
要做一個複雜的賽後評論並不難,不過除了填補媒介所需的空位以外,實際用途並不大。投資者不是記者,毋須捕風捉影,亦不需勉強分析,市場沒有反應,便由他靜如止水。
作為一個投機者,其實是沒有必要先天下之憂而憂,過份敏感並不是好事。香港人一般感受不到中台的緊張關係,筆者一位朋友卻十分有戒心,一旦劍拔弩張,港股必受拖累,所以一直想伺機清倉。
不過他並未為意,這個看法,少說從台灣選舉起,已足足有半年,其間港股的市場氣氛,可以說是完全不受這個因素左右。幸好他只是想清倉,如果扮醒目沽空,已經輸至焦頭爛額。
當然不能抹煞中台關係有朝一日會成為市場的焦點,可是作為投機者,策略不是追求快人一步,因為市場可能永遠沒有反應,在這個例子中,一等便是半年,而且有機會再等十年也只是呆等。正確的運作,是寧願蝕章一點,在市場起動之後才出手,表面上是浪費自己的觸覺,但實際作戰經驗中所見,這種跟隨羊群的做法,入市位永遠更佳,而且止蝕位明確,心理壓力大減。
至於投資者的處理手法則大大不同,面對這種變數,重點是衡量企業的營商環境有沒有改變,是否需要更改對盈利前景的看法。
以過往經驗,政治市的影響,主要在於市場心理,今時今日營商環境大變的機會並不高,就算是這位朋友,也準備在跌市中入貨。
其實宏觀分析,是股市中最難的一部份,因為牽涉太多人的因素。政策政治的基本都是人,要事前準確捉摸談何容易。要分析人,筆者寧願分析管理層,相對穩定性較好,而且好的管理層,通常都可捱過逆境。
因此投資分析,應該先從微觀學起,有一定成績後,才向宏觀進發。當然這只是個人體驗,各師各法根本沒有所謂準則。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