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這張翡冷翠「窗外有景」房間的床上,是窗外夜遊人玩耍嘻笑聲浪太大,還是空調不足床鋪太軟,反正輾轉難眠。
先父說得很對:歐洲人勝在祖先風水好,論服務態度,提供條件與價錢高水平,縱使四、五星級酒店,相比亞洲的兩星級或相同價錢類別,真的差多了。
但他們祖先遺留下來的文物豐富,風景秀麗,尤其對西方人或「慕西方人」而言,不少城市就是他們思維或文明的根源,例如文藝復興的翡冷翠、充滿拜占廷遺風的威尼斯、路易皇朝及新潮運動兼掃貨的巴黎,倫敦更不在話下,是一眾殖民地孤臣孽子的祖家、流行音樂的搖籃、前衞設計的家鄉,還有戴安娜與威廉……正如一位巴黎朋友指出,只要當地政府曉得不動它一土一石,要動也動得世人認同,遊客滾滾來,例如威尼斯,除了仍有玻璃工業,基本上做好旅遊項目,威尼斯人乖乖坐下來收錢便是;這個中世紀東西薈萃的「香港」,既失當年的交通、貿易、金融的地位,餘下可賣便是風景,亦即吃太公風水。
法國朋友曾是CHANEL首飾部門的總設計師,香港的太太小姐品味,某某某某的密友例如甚麼FungFung,他都瞭如指掌。還好我們相識於對方仍是學生的年代,溝通的部份內容可能登上整版本地報章名人版,猶幸並非重點話題;他對香港的認識可能比董建華更一針見血。
相比澳門,他認為香港在旅遊可觀性方面更弱。前者具備更完整的一套風景線,乾賣南歐遺風綽綽有餘。上海外灘是當地風景之寶,廿來棟幾乎泰半不過百年歷史的歐洲大樓已被追捧為「萬國建築博物館」,不是上海保留文物的心強,只是發展中斷近五十年,好運免除當六、七、八十年代,從東京、香港、新加坡一直拆下來的發展浪潮,讓充滿人氣的生活歷史博物館無以為繼,只餘少量幾棟建築物讓人憑吊,除了shopping,一無是處的命運。他說這是一份亞洲價值觀,遲發展如北京,一個奧運同樣只剩下失卻人氣的布景示範單位。
如何說?新界本來好好的合族共處的村莊、九龍城寨、伴水同活的大澳……都一一風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