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上周出席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時表示,美國經濟已自6月的低潮中恢復過來,但他同時又指出,油價上升對美國的通脹並未構成太大的威脅,反而財赤不斷惡化的問題若得不到解決,美國經濟便會面臨滯脹的風險。
上述言論令市場相信,聯儲局在下周加息雖然難以避免,但年底前會否再加息則大有疑問,美元亦因而自高位略為回軟。有朋友問筆者,美國今年年底會否繼續加息?累積加幅又會是多少?
其實聯儲局今年至今已2度加息,而根據近年來慣常的做法,相信下周再加息25基點的機會甚大。原因是在美國公布了就業數據後,路透社向22家初級交易商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交易商罕有地一致認為聯儲局在9月21日的會議中必然會加息。
近年來各國央行對於息率的任何調升或調降行動,市場在事前皆能準確掌握。正如上周眾多央行議息,澳洲央行和英倫銀行維持息率不變,以及加拿大與新西蘭央行加息25基點,均與市場事前的預測脗合,究其原因,並非今日的投資者較前精明,而是以美國聯儲局為首的各國央行採用了新政策,盡量讓消息及早在市場消化,避免突如其來的動作令市場出現震盪。
既然市場已充份預期了聯儲局加息,若最終議息結果與預期相悖,反而會製造不必要的波動。
至於聯儲局在今年剩下的日子尚有2次議息日期,分別是11月10日和12月14日,是否會貫徹其加息步伐,則目前言之尚早。我個人的看法是在最接近總統大選日的11月會議中,聯儲局極可能會按兵不動,最多在12月中再一次加息,令今年的加息幅度累積至1厘。
實際上,美國經濟並未真正踏入坦途。以剛發表的就業數據為例,所創造的新職位根本少於市場預估值的15萬份。只不過市場對數據不抱幻想,才令平平無奇的數據發揮神奇效力。
很多傳統的觀念其實只是以訛傳訛,譬如總統大選年央行會按兵不動,以彰顯其政治中立的立場,便在今年被聯儲局所推翻。投資市場內仍有很多根深柢固的觀念,縱使在過往有數據的支持,但我們仍須因應客觀環境的轉變而靈活對待,決不可一本通書睇到老。
至於滙市的形勢,英國上周再有利淡消息出現,但工業生產連降2個月,鎊滙亦能站穩在1.77美元關口上,相信跌勢已接近尾聲,我仍然對鎊滙能重越1.80抱有信心。日本經濟再次有放緩迹象,相信要向上突破不易,短期內仍會在109至111之間窄幅爭持。
雖然我對美元的長期走勢繼續睇淡,但對於日圓可以升抵80的看法,暫可一笑置之。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