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道德成本 - 李怡

李怡專欄:道德成本 - 李怡

前天是九一一襲擊三周年,筆者不禁想起這三年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在反恐與國內保安上所付出的成本,實在相當驚人。九一一以後,保險費大增,保安科技的研發大增,各口岸的保安人員大增,各國政府尤其美國的軍費大增。就以不久前的雅典奧運來說,耗資在保安方面的費用達十五億美元,是八年前亞特蘭大奧運的六百多倍。因此造成希臘政府巨額債項,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清還。
所有的保安費用,都是沒有建設性的,是人防人的開支。同保險費一樣,若沒有事發生,這些費用就是浪費,有事發生時才發揮作用。但保險有防止天然意外(火災、龍捲風、地震)等成份,而保安費用則純粹針對人為的災難。因此,有人將這一類的成本,稱為「道德成本」,是因為一些人的道德敗壞而帶來的額外開銷。
香港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裝鐵門。但在加拿大,沒有哪一家住宅是裝鐵門的,有許多住宅根本就不上鎖。良好的治安省下多少在其他國家需付出的「道德成本」?中共建國初期,內地城市也極少人裝鐵門,現在據稱各城市有四千萬戶家庭裝上防盜門、防盜窗,僅此一項開支就大約要二百億人民幣。內地犯罪率的飆升,導致警察費用每年也要上千億人民幣。這也是道德成本。
中國付出最大的道德成本,是不顧生態環境破壞的經濟發展。長江上游的濫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導致每年華東都鬧水災,然後動員大量人力物力去抗洪救災。

據不久前內地《人民網》報道,耗資六百億人民幣、歷時十年的根治淮河工程,竟愈治愈糟。七月中旬淮河上游一場暴雨,迫使沿河各地的藏污水庫閘門打開,於是有五億多噸的高指標污水,從上游奔騰而下,形成一百五十多公里長的污水帶,沿途魚、蝦、蟹、無數水族奪命狂奔,魚類跳上岸想逃生,烏龜爬上堤岸乞命。污水淺黑發亮。沿途村民不但不敢飲用河水,甚至手腿觸及污水都會紅腫潰爛。污水直奔洪澤湖,湖上不少漁民飲用湖水,也出現頭暈、肚痛、心慌。
上星期三《蘋果日報》引用內地《民主與法制時報》的報道,指淮河支流沙穎河邊,有一個黃孟營村,被稱「癌病村」,全村二千四百多人,近年有一百多人死於癌症。原因則是淮河受工業水污染所造成的災難。
中國這種生態破壞的道德成本有多少呢?據中國旅美作家鄭義的計算:「上世紀末,為了追求高速增長,中國每年所投入所破壞的資源與生態環境,用生態經濟學的方法折算為貨幣,大約在年均二十萬億人民幣以上。」而中國一年的國民總產值才十萬億,那意味中國高速發展為長久造成之「失」,竟是短期造成之「得」的一倍。若真的如此,就太可怕了。
中國經濟近年表面看來欣欣向榮,來香港消費的大款也令人側目。但從道德成本去看,中國經濟發展是健康的嗎?耗資六百億人民幣的治淮工程,資金是否準確到位?會不會部份落入某些人的荷包?治淮治出一條「癌症村」是怎麼搞的?至於形形色色的有毒食品,豆腐渣工程,給人們帶來的生命威脅,以及由此而增加的醫療費用,它們的道德成本又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