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昨日的立法會選舉在國際上引起關注,多國傳媒都有作出報道,並一致認為選舉對香港未來有深遠的影響及具多重意義,香港人投下的一票不只是選出立法會議員,而是港人爭取民主的前哨戰、是向北京表態的全民公投、是本港親北京及民主派兩個政治陣營的一次對決。國際傳媒都預期泛民主派在選舉中可以大勝,但在香港目前的政制架構下,立法會仍會被親中政黨控制。 記者:麥志榮、莫劍弦
美國《華盛頓時報》指出,香港民主存亡將在今次選舉中分曉,7.1遊行五十萬名香港市民冒着酷暑上街爭取民主,但中央政府與特首董建華卻都否決了推行普選的要求,而中方在今次選舉中竭力阻止民主派勝出,多名民主派候選人在選舉前均遭到抹黑,顯示在九七年回歸後,中央干預香港的程度日深。
《英國廣播公司》形容今次立法會選舉是香港市民爭取民主的全民公投,及對北京支持的特區政府滿意程度的民意測試,登記選民人數達三百二十萬,破了紀錄,地區直選的議席將有更多的民主派候選人勝出,部份親中候選人將會出局,但立法會另一半議席,仍是由支持政府的功能組別團體支配。
英國報章《TheScotsman》預料,今次選舉雖然充斥醜聞及威嚇,香港人將透過選票賦予民主派自九七年回歸以來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大部份市民都會支持被北京標籤為「賣國賊」及「搗亂分子」的政治人物。
曾移民加拿大的候選人「大班」鄭經翰也成為焦點,加拿大電視台《CTV》重點報道前電台時事節目主持人鄭經翰在選舉前被親中勢力威嚇而封咪,最後更被電台解約,迫他走上選舉之路,成為對抗北京的民主鬥士,而今次選舉將決定香港是維持民主,抑是向北京獨裁屈服。
新西蘭電視台《TVNZ》指出,選舉前民主派候選人被抹黑,及中國奧運金牌運動員訪港,都顯示中方全力阻止民主派在立法會成為大多數。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選舉對香港未來政制前途影響深遠,是親北京及泛民主派兩大陣營正面交鋒,北京與西方國家都非常關注。《海峽時報》指出,特區政府在選舉前夕宣布放寬內地民企來港投資及增聘教師等措施,都是為了吸引選舉的游離票,但選舉可能「爆冷」,一些「出位」的政客可能成功進入立法會,令議會更吵鬧。
獨立政治資訊網站《PolitInfo.com》指,今次選舉被視為香港與北京關係及政制改革的全民公投,預期民主派可取得六成選票,但立法會仍會由親北京的政黨控制。
據《紐約時報》報道,以紐約為總部的《人權觀察》,其代表MinkyWorden昨在本港人權組織香港人權監察的安排下視察了十多個投票站,她批評部份票站準備不足,沒有預計有這麼多人投票,票箱很早就爆滿。
《人權觀察》曾發表報告批評中央政府在香港選舉前營造恐怖的氣氛,但她昨日稱,未有發現選民受威嚇,但批評功能組別及比例代表制不利民主發展;而對於昨日的選舉,她總結說:「選舉是廉潔的,但並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