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基金銷售途徑中,直接銷售只佔一個很小的比例。基金公司主要負責管理好基金投資的工作,而銷售方面通常會依賴其生意夥伴,例如保險公司或銀行。前者擁有的大量保險客戶,可以作為銷售基金的潛在顧客;而近年因為競爭關係,有很大的保險份額由銀行附屬保險公司所佔去,所以為了生存,保險公司都紛紛推出有很重投資成份的保險。有些投資相連保險,基金投資部份更佔去99%,只有1%的保險成份。
另外一個基金公司的生意夥伴就是銀行。因為香港的銀行信譽良好,而且只要翻查電腦紀錄,便知道哪些客戶是潛在基金顧客,加上客戶基礎較廣,做成生意的成數亦會較高,所以很多基金的銷售是透過銀行進行的。
問題是,向銀行買入基金化算些,還是自己到基金公司購買基金較好?最近就有銀行大力標榜其基金投資服務,列出幾種由銀行提供的特別優惠,希望客戶能夠買賣基金。
首先是基金認購費。一般基金公司的首次認購費由3%至5.5%不等。以5.5%認購費為例,10000元新投資中,有550元變作交易費用,投入基金投資的數額便只有9450元。這種情況就是「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而通過銀行認購的話,其認購費可低至2%,那麼能真正投入投資的金額便會增加,更容易發揮投資增值的作用。
為何基金要有首次認購費?這是因為當新客戶投資基金之時,會有營運及交易費用;其次是首次認購費定得那麼高,是因為很多時基金公司要依賴銀行或其他生意夥伴替基金公司銷售,而所收取的首次認購費中,很大部份就是給予其生意夥伴的佣金。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