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成交」最能反映「相對觀」的事實,一宗成交,買方看好,沽家看淡,成功買入及成功沽出者同樣感到高興。
投資者沒有相異的看法,便難以有成交,因此,成交價的獨立意義是中性的,這一刻的買入價較上一刻便宜,但此刻買入的股份不能在上一刻沽,這個「相對」的便宜沒有用處。下一刻股價跌下來,便會輸錢,但下一刻怎麼樣,不能確知。
要洞識股價及指數的未來去向,必從「相對」入手,買家與賣家看法相反,成交價意義中性,但不能否定大多數的時間,總是其中一方的動力「相對」優勝,故股市及股價可能往一個方向移動或反覆向一個方向移動。投資者可以分析上一刻及此刻好友或淡友「相對」強,但最有用的是要知道誰在下一刻相對強,那麼,投資者才更有把握調節策略而獲利。
推動一個如美股這般龐大的市場,是龐大的資金力量,這股力量由全球資金凝聚,亦是好淡角力的剩餘力量將股市推向一方。投資者若不看好美股,資金自會流向「相對」吸引的市場,香港的經濟及樓市前景「相對」甚佳,港股亦會在美股下跌時與之背馳。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