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明
剛過去的星期天,香港民主發展網絡舉行了「自由夢音樂會」,以大家熟悉的歌曲及旋律,唱出對自由的渴求。在世界各地均有以自由為主題的音樂會,在香港則是第一次。這次音樂會以年輕人為主,因此選擇的歌曲不乏中外名曲,亦有香港時下的流行歌,再配以舞蹈,演繹自由。當日的參與者多是年輕人,亦有父母攜同子女出席。
年輕人是香港政治一股新興力量,去年的七一大遊行,大批中學生以行動捍衞香港自由。最重要的是,年輕人的力量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二○○四年正式選民登記冊,十八至二十五歲年齡組別中,已登記選民的人數達三十二萬一千五百九十一人,但登記的百分比並不算高。長期以來,香港年輕人的公民意識,相對其他的年齡組別,屬於最低的一群,這與香港對青年的政治投放不無關係。
首先,現時香港的公民教育去政治化,着重生命教育及德育,對於發展積極參與公眾討論的公民教育,比重則較少。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少非政府組織已提出「世界公民」的概念,但香港卻反諸求己,影響了青年參與公民社會的準備。再者,特區政府的諮詢架構亦忽略了年輕人的參與,除了青年事務委員會外,年輕人可與政府討論公共政策的機會近乎零。
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於二○○一年的施政報告談及「關心青少年」,提出「政府與民間抱有共同意願,為青少年作出更大承擔;培育青少年全面發展應納入特區的重要工作議程。」年初,特區政府提出政制改革,強調均衡參與,其中立法會的功能組別較保障商界及專業界別的利益。早前,特區政府建議成立一個六百人的諮詢論壇,收集商界、專業及中產人士對政治及公共事務的意見。似乎特區政府在討論政制發展及成立諮詢論壇時,已將○一年對年輕人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
世界各地為了加強年輕人對政策討論的參與,紛紛成立了法定的兒童議會及青年議會,讓政府官員在正式場合聆聽兒童及青年的聲音,跟進意見。民政事務局有意在香港成立青年議會,但只聞樓梯響。年輕人是改革社會的先進力量,最不安於現狀,開放政制對年輕人來說是開拓青年參政的空間;相反,進一步鞏固現有政治力量對年輕人來說,卻是繼續忽視青年參政的表徵。
自由夢音樂會有一首主題曲「自由的夢」,歌詞這樣寫:
風吹過 搖動夢中的歌,百萬人期待,
讓勇敢 遙望着遠山,
你在揮手,握緊每對手,
夢想 尋獲自由!
香港的民主路依然崎嶇不平,青年參政更是靜如止水。既然香港當下的政治空間不斷萎縮,就讓我們在歌詞中重拾勇氣,在星期日的立法會選舉中,尋回大家的自由!
……………………………………………………
作者為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研究助理、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