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優游退休不能靠強積金

理財智慧:優游退休不能靠強積金

香港實施了強積金已有一段時間,而供款人的累積供款總額亦因股市轉旺而提升。但是僱主僱員每月供款只有各5%,是否真正足夠退休後的生活?答案是「肯定不夠」。
如果要退休之後有穩定的生活,讓生活質素維持在一定水平的話,便要有自己的儲蓄及投資,用來填補強積金供款之不足。

宜加大供款額
最近港府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通縮已經消失,而通脹亦已重臨,如果不把財富增值,退休之後所拿回的強積金資產便會貶值,使到日後生活更加困難。
要解決這問題,方法一是選擇回報較高的投資;方法之二是加大每月的供款額。對於前一種方法,在實際實行之時會遭遇困難,因為高回報背後往往隱藏着高風險,而投資這事是沒有穩賺不賠的。因此,要退休後有足夠的保障,便要選取方法二,即要有額外供款。
最近因為股市及經濟環境轉好,再加上通脹重臨,不少強積金提供者(亦即銀行及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強積金以外的額外供款計劃。這些計劃比較有彈性,因為純屬供款人額外投資,不受原本強積金計劃所限制。換句話說,供款不用等待至65歲退休之後才能拿取,而是可以隨意增減、甚至停止。而且供款形式是可以以月供方式,亦可以一筆過方式支付。
這些自願性供款計劃,其實與自行購買股票基金,作出定時定額基金投資,沒有多大分別,分別只在於所投資的是認可強積金的基金而已。但因為潛在生意額大,有些強積金提供者甚至提供紅利及現金回贈,只要月供額達到一個限額,便可在固定時間之後收到紅利。這些「着數」自然比購買一般基金優勝。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