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強積金推動基金發展

理財智慧:強積金推動基金發展

香港基金業近年的發展已比數年前進步了很多,特別在投資者認識度方面,相信一般市民也能理解基金的運作模式及投資辦法。基金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到這個階段,除了有賴於業界的奮鬥之外,還得助於香港推行強積金所致。
相信一般市民未必留意到,其實現時香港就業人口之中,有63%是已參加了強積金計劃的,而僱員及自僱人士參與強積金計劃的數目,在2004年6月已超過220萬以上,對市民財富的影響,相信非其他投資產品所能相比。

累積速度勝預期
強積金計劃累積的資產值已接近1000億元,只不過經過了3年多的時間(截至2004年6月為止),強積金累計資產總值為999億元,相信再加上7月至9月份的供款,最新資產值已在1000億元以上。
最初估計,強積金的累計資產要4至5年才能達至1000億,但現在不到4年已達至此數,目標算是提早完成。1000億究竟有多大?中國社會保障基金是13億人的財富,現時也只有3000多億元人民幣,而強積金只是220多萬香港人的供款,數額已接近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的1/3,可見財富累積速度十分之快。

對股債影響正面
當強積金資產繼續累積的時候,其重要性便愈來愈高,因為強積金的供款是用來支付香港居民退休後的生活,因此考慮了滙率風險問題,強積金的資產或多或少要投資在港元或美元資產之中,這樣便會對香港股市及債市有正面的幫助。
此外,假設在強積金成立之時,每月僱員及僱主都供款1000元,單計供款總額,到現在已近十萬元。如果投資得法,應有權益甚至高於此數。每個人對強積金的「肉緊」程度提升後(因為累積資產愈來愈多),他們便愈有興趣去了解多些基金投資,這將有助基金市場的發展。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